产后护理与营养药膳全攻略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产后身心护理要点
  2. 产后阶段性药膳调理

在经历了艰辛的分娩过程后,产妇的身体犹如经历一场大战,急需悉心调养以恢复元气,产后护理涵盖身体、心理多个层面,而产后药膳作为饮食调理的关键部分,更是助力产妇身体复原、保障母乳质量的有力武器。

产后身心护理要点

(一)身体护理

1、伤口照护:自然分娩若侧切或有撕裂伤,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便后从前往后擦拭,防止感染,产后起初几天,可采用温水坐浴,促进会阴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伤口愈合;剖宫产伤口则要避免沾水,按医嘱定期换药,观察有无渗血、红肿等异常,采取合适体位,多向伤口对侧卧位,利于伤口愈合并减少牵拉痛。

2、子宫复旧:按摩子宫底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恶露排出,产妇可自行按摩或由医护人员指导家人帮忙,双手交叉置于下腹部,顺时针环形揉动,力度适中,每日 2 - 3 次,每次 10 - 15 分钟;同时留意恶露情况,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颜色从暗红、浅红至白色逐步过渡,若恶露量多、异味重、腹痛加剧,或是持续鲜红色,要立即就医排查子宫恢复不良等问题。

3、乳房护理:产后尽早让宝宝吸吮乳头,不仅能刺激乳汁分泌,还可促进子宫收缩,喂奶前用温水清洁乳头,喂奶后挤出少许乳汁涂抹乳头,预防干裂;若乳汁淤积、乳房胀痛,可热敷、轻柔按摩乳房,再用吸奶器吸出部分乳汁,缓解涨奶不适;佩戴合适胸罩,给予乳房良好支撑,避免下垂。

(二)心理调适

产后激素急剧变化,加上育儿压力、角色转变,新手妈妈易陷入焦虑、抑郁情绪,家人要多陪伴关心产妇,倾听其心声,理解她们的敏感脆弱;产妇自身也需主动调节心态,保证充足睡眠,可通过冥想、听音乐放松,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谨防产后抑郁症发生,毕竟好心情是母乳喂养、身体康复的“催化剂”。

产后阶段性药膳调理

(一)产后初期(1 - 2 周):活血化瘀、排恶露

1、生化汤粥:取当归 16 克、川芎 8 克、桃仁 6 克、干姜 6 克、炙甘草 6 克、米酒适量、粳米 100 克,先将诸味中药洗净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 20 分钟左右,去渣留汁;再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与米酒同煮成粥,此药膳方出自《傅青主女科》,能化瘀生新、温经止痛,助恶露畅行,改善产后腹痛;但因方中活血药较多,不宜久服,一般连用 5 - 7 剂。

2、益母草鸡蛋汤:益母草 30 克、鸡蛋 2 个、红枣 6 颗,益母草洗净切段,与红枣加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 15 分钟,打入鸡蛋搅散,再煮至蛋熟,益母草是妇科常用药,专长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搭配鸡蛋、红枣,既补气血又促恶露排出,对产后子宫恢复有益,每日 1 剂分 2 次服用。

(二)产后中期(2 - 4 周):补气血、通乳

1、花生猪蹄汤:猪蹄 1 只、花生 50 克、红枣 10 颗、枸杞适量、生姜 3 片、料酒少许,猪蹄焯水去腥剁块,与花生、红枣、姜片一同入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料酒,转小火慢炖至猪蹄软烂,猪蹄富含胶原蛋白、脂肪,花生含不饱和脂肪酸与蛋白质,二者炖汤补血养颜、催乳下奶;枸杞滋补肝肾,这道汤每周可食用 2 - 3 次,是产后经典通乳佳品。

2、黄芪当归乌鸡汤:乌鸡 1 只、黄芪 30 克、当归 15 克、党参 15 克、红枣 8 颗、生姜适量,乌鸡洗净切块焯水,中药材洗净后塞入鸡腹内,放入砂锅加清水、姜片,文火炖煮 1.5 - 2 小时,乌鸡营养丰富且性平,黄芪补气升阳、当归养血活血、党参健脾益气,此汤气血双补、增强免疫力,适合产后体虚乏力、乳汁不足者,连吃带喝,每周 1 - 2 回。

(三)产后后期(4 - 6 周):滋养肝肾、强筋骨

1、杜仲猪腰汤:杜仲 10 克、猪腰 1 对、核桃仁 10 克、生姜适量,猪腰去筋膜洗净切片,杜仲煎汁去渣,纳入猪腰、核桃仁、姜片煮汤,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猪腰补肾气,核桃仁健脑益智,对产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有良效,每周可食 2 - 3 次。

2、木瓜排骨汤:木瓜 1 个、排骨 500 克、葱姜适量,排骨焯水后与切块木瓜一同入锅,加调料煮熟,木瓜富含木瓜蛋白酶、酵素及维生素 C,助消化、润肺美容;排骨补钙壮骨,这道汤滋阴润燥、健胃消食,日常饮用可提升产妇身体素质。

产后药膳并非千篇一律,需依产妇体质(如寒性、热性)、地域差异灵活调整食材与用量;食材务必新鲜卫生,烹饪手法以蒸煮炖为主,少油少盐,最大程度留存营养;若产妇有药物过敏史,用药膳前应咨询医生意见,精心做好产后护理、科学搭配产后药膳,产妇定能元气满满开启育儿新征程,重拾健康活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