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甲状腺,虽小却掌控着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众多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影响,本文旨在全面剖析甲状腺疾病的类型、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助力大家深入了解这一常见疾病。
甲状腺疾病的主要类型
(一)甲亢
1、定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病因:主要由Graves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肿瘤等导致,少数由摄入过多碘引起。
3、症状:怕热、多汗、手抖、心慌、体重下降、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突眼等。
4、治疗
- 药物治疗:常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来控制病情。
- 放射性碘治疗:利用放射性碘破坏部分甲状腺组织,减少激素产生,适用于特定人群。
- 手术治疗:对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或有压迫症状者,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
(二)甲减
1、定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
2、病因:包括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放射性碘治疗后等。
3、症状:怕冷、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便秘、皮肤干燥、毛发稀疏等。
4、治疗:主要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如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剂量。
(三)甲状腺炎
1、亚急性甲状腺炎
- 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
- 症状:颈部疼痛、发热、乏力,部分患者可出现甲亢表现(如心悸、手抖等),随后可能转为甲减。
- 治疗:轻症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症状较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能迅速缓解症状。
2、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 病因:自身免疫异常攻击甲状腺所致。
- 症状: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质地变硬,后期常导致甲减。
- 治疗:无特效疗法,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若出现甲减,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于甲状腺明显肿大、有压迫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甲状腺结节
1、定义:甲状腺内出现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多数为良性,恶性占少数。
2、病因:碘缺乏、遗传因素、放射性接触、自身免疫等都可能与之相关。
3、症状:多数良性结节无明显症状,较大结节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恶性结节可能有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等特点,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
4、治疗:良性结节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即可;若结节引起明显压迫症状或怀疑恶变,需进行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必要时手术切除,恶性结节则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能辅以放疗、化疗等。
(五)甲状腺肿瘤
1、良性肿瘤
- 常见类型为甲状腺腺瘤,多为单发结节,生长缓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中等。
- 一般无明显症状,当腺瘤内出血时,肿块可迅速增大并伴有局部疼痛,但症状通常可在1 - 2周内消失。
-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对于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腺瘤,可定期复查B超观察;若腺瘤增大迅速、有压迫症状或疑似恶变,则需及时手术。
2、恶性肿瘤
- 主要包括甲状腺癌,分为分化型(如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型等。
- 发病隐匿,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可能出现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晚期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 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类型、分期等综合判断手术范围,术后常需结合放射性碘治疗、内分泌治疗(如服用甲状腺激素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靶向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质地,有无结节、压痛等,同时检查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对初步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甲亢患者甲状腺多呈弥漫性肿大,质地软;甲减患者甲状腺可能肿大或萎缩;而甲状腺结节可通过触摸发现肿块及其相关特征。
(二)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测:测定血清中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亢时,TSH降低,FT3、FT4升高;甲减则相反,TSH升高,FT3、FT4降低。
2、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常呈阳性;Graves病患者可检测到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3、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以及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辅助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能清晰显示甲状腺的大小、形态、结构,以及结节的数量、大小、位置、内部回声、边界、血流情况等,对鉴别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还可引导穿刺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
2、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一般用于进一步评估甲状腺肿瘤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腺癌侵犯全甲状腺并向外侵犯邻近气管、食管、血管、神经而无法切除者,以及全身情况极差或患有其他重要系统或器官严重疾患,难以承受较大手术者,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制定手术方案。
3、放射性核素扫描:如甲状腺摄碘 - 131率测定,可用于鉴别甲亢、甲减及单纯性甲状腺肿等疾病,观察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和形态变化,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能帮助判断结节的功能性质,“热结节”常提示为高功能腺瘤,“冷结节”则有恶变可能,但需进一步检查确诊。
甲状腺疾病的预防措施
(一)合理膳食
1、保证碘摄入适量:根据当地水土环境中碘含量,调整碘盐摄入和含碘食物摄取,缺碘地区应适当增加海带、紫菜等海产品;高碘地区则避免过量摄入。
2、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营养的食物,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二)健康生活方式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每晚尽量保证7 - 8小时睡眠时间,有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稳定。
2、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强体质,运动还能帮助调节情绪,减轻压力。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甲状腺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尽量戒烟,限制酒精摄入。
4、心理调适: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紧张焦虑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
(三)避免辐射暴露
1、在医疗检查中,如需进行放射性检查,应向医生说明自身甲状腺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照射。
2、日常生活中,远离辐射源,如避免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设备,减少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尤其不要让这些设备长时间贴近颈部。
甲状腺疾病种类多样且发病率较高,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必要的预防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降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风险,保护自身健康,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