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的危机:不敢恋爱、不敢辞职、不敢生病”,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网上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96%的人都有焦虑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虑。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敢恋爱、不敢辞职、不敢生病。
1、交友难、恋爱难、结婚生子更加难,房子、车子、票子一样不能少。
2、读书难、就业难、蓝领白领更加难,学历、证书、能力一样不能缺。
3、生病难,就医难、增支减收更加难,身体、工作、家人一样不能丢。
大部分年轻人人工作之后,与日俱增的只有年龄,而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无事可做的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朋友圈,每次打开看到的,不是忙着全世界旅游的白富美,就是打满鸡血创业的某某某。
好久好久刷出一条结婚证,再不济也是小城市里的有车有房,岁月静好;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爱人,别人家的豪宅豪车,自己却两手空空。没钱、没爱、没发展,活得像个无头苍蝇,关掉朋友圈,就只剩下焦虑与恐惧。
“人生目标”这四个字成了大多数年轻人焦虑与恐惧的源头,这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充满功利心与成功学的社会,读到的是成功,听说的是富翁。
于是经常使用“烦躁”“压力山大”“郁闷”“纠结”来表达心情;也有人说“全民焦虑”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病。
“社会性的焦虑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
财富在增加,快乐却在减少,伴随各种社会问题和现代化负面影响的累积,焦虑确实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全民焦虑”已成为时代的病症。
这是一个新焦虑时代,整个社会的焦虑形形色色、困扰人心,而这焦虑同时也是经过了反复宣泄、传染而放大了的焦虑。
“其实老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在中国社会里面同时存在。老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在面对新的问题,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要用生活的淡定去面对这些问题”。或许,一定程度的变动和焦虑,正是现代社会的生命力所在。
现在的年轻人不敢恋爱、不敢辞职、不敢生病的焦虑,与父辈们起早贪黑、不饱肚子,祖辈们刀口舔血、不保生命的焦虑,还是来得轻松许多。
生活其实就是撕裂本身,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重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在逆境中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便是青年人的幸福脚本。
有危机感的年轻人值得称赞,他们毕竟是有责任感的,目前有很多年轻人没有这样的意识,每天浑浑噩噩的活着。现在社会压力确实很大,谈恋爱需要钱,请女朋友吃饭,看电影,买东西,普普通通一顿饭就得百元以上。女孩子也没办法,互相的攀比的风气让她们窒息。然后就是房子,车子,现在三线的城市房子都1万以上1平米,不买房子就等于没有家,不能收拾一个自己喜欢的窝,总得搬家,尤其北上广,房屋中介为了利益,总在作祟。买个房子最少百八十万,对于普通家庭杯水车薪,没办法就得贷款。没有车就等于没有实力的标志,我这个不爱开车的人,也不得不买台好车撑面子。如果房子贷款,车贷款,工作就不能丢,要不怎么还贷。生病就更不行了,大都给私企打工,老板是不能像国企和国家机关单位那样负担员工生老病死的,而医保能报销的医药费有限。现在的年轻人确实不容易。
当代年轻人的危机可以归纳为情感危机、工作危机、财政危机。
情感危机,不敢恋爱。恋爱时看电影,吃饭,逛街,对于出身富足或小康家庭的年轻人很平常,而对于出身贫寒又刚开始走向社会的年轻人,约会一次成百上千的费用,会让其忐忑不安,坐如针毡。水到渠成之后,又要买房买车,天文数字的彩礼更让许多年轻人望而怯步。遇上个拜金女或者物质男,更是苦不堪言。物欲横流的纷繁世界,又让许多已走进婚姻的人们,禁不住诱惑,精神出轨,肉体出卖,也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心里有阴影,对婚姻充满恐惧和迷茫。当然也有些年轻人重感情,轻物质,苦中有乐,苦中有甜。
工作危机,不敢辞职。老人要赡养,孩子要受教育,穿衣吃饭,柴米油盐,没有了工作的收入,日子还要怎么过?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找工作越来越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更是难上加难。自身条件优秀又出类拔萃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因此只有在工作岗位上默默的付出努力,才能有稳定的收入,才能负担房贷,水电等家庭的开支。不是另觅高枝,暗度陈仓的话,有几个敢贸然辞职呢那!
财政危机,不敢生病。生病就要休养,修养就要请假,请假也就要扣钱,有小病,买点药,忍忍就过去了,有大病到住院治疗的地步,有可能将积攒几年的收入,眨眼间都花掉了。而因此变得一无所有,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不是有医保或保险之类的保障,更是难以承受沉重的负荷。
即便再难,也不要因噎废食,端正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的本真,用一颗平常心,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进取,才会守得云开方见月明,那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题目中的"三不",恐怕不止是年轻人遇到的危机,中老年也难以幸免。
所谓的"不敢恋爱",敢与不敢的选择取决于担当的能力。勿庸讳言,恋爱直到进入婚姻,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能否扛得起来?对于年轻人来说,确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所谓的不敢辞职"。这个取决于责任感。每个人年轻人或者中年人,都背负着家庭的责任。父母要贍养,孩子要上学等;在既没有创业能力又没有新岗位之前,誰敢辞去正在干着的工作;
所谓的"不敢生病"。这可真是个大包袱。甚至有些小富之人也是胆颤,这连中老年都是望而生畏,更何况生活困窘的年轻人了。
"三不"现象,一方面说明生活压力之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面对压力的心态,总的看有些消极。这种消极态度是不对的。一方面该来的挡不住。缘分敲门了,你能无动于衷吗?创业机会或者新岗位出现了,你会拒绝吗?疾病上身了,你无法置之不理!就是说这"三不",你无法回避,必须面对现实。
既然如此,与其坐以待毙,何如迎难而上,敢于扭住命运的咽喉。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一切。消极等待肯定不会有奇迹出现,积极奋斗肯定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