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中铁快运合推“高铁极速达”,可以做到跨城当日达,这些能改变物流生态吗
很多年前顺丰还只是单做快递的时候,传言有客户去顺丰发大件,顺丰会推荐客户去同为民营物流企业的德邦物流,而德邦遇到一些小件也会推荐客户找顺丰,两家企业可以说是一度很和谐。而且那时候高铁也没有如今这般发达,即使有人选择铁路运输,也是一直就存在的中铁物流,除了价格稍微便宜一点,安全一点,时间上并无多大优势。
后来德邦物流进军快递领域,自然成了顺丰的潜在对手,顺丰有自己的飞机,德邦没有,但是德邦好像推出了商务专递业务,就是相当于包机舱。顺丰也不甘落后,开始有普通陆运业务,也就是跟德邦之前的业务有重合。两家现在明里暗里肯定有竞争了。有人说现在的顺丰不快了,估计是为了成本或者分流减压,很多件都走普通陆运了。然后说到高铁,近些年随着高铁的大力建设,线路越来越多,覆盖率自然也提高了,而且高铁没有特殊原因夜间是不开行的,所以早上第一班车是空载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线路是否有问题,后来这班车就被利用起来拉快递了。以后发展快递专列估计也是有可能的,以京沪线为例,高铁运行大约四小时左右,如果一早从北京出发,上海的客户下午基本都能收到货了。而且高铁相对于飞机来说受天气影响的程度没有飞机严重,从这点说高铁比飞机还有优势。
必然会啊,首先铁路部门和物流行业有着彼此的需求。
铁老大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是资源的浪费。前三个季度铁路货运收入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还少于客运2100亿元。而快递行业的发展对货运资源与送货时效有着天然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早在有动车班列时,顺丰就尝试勇高铁进行货物的运输,但只是初步的尝试。
而目前的“高铁极速达”瞄准的是有紧急寄递需求的商务信函、合同、个人紧急件、贵重物品,礼品、生鲜物品等,属于中高端快递业务范畴。
商务、急件的运送业务一直是顺丰的擅长,新零售消费升级之后,这部分市场需求增长迅猛,顺丰为了进一步满足新零售对物流高效、精准、个性化的挑战。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战略思想,进行快递行业再次提速。
我们可以看到顺丰上次提速,从投入航空自建机场,扩充40架机队,到未来三年内,顺丰自有货机规模还将翻一番达到80—100架。
然而航空快递受天气影响大,晚点概率高,这些痛点都是现有资源难以解决的。
顺丰借助此次合作吸纳了中铁快运的高铁资源,还实现了高铁快递模式上革新。顺丰将传统的集中中转更新为地铁接驳直送高铁模式,实现高铁图定网络与顺丰快递网的深度融合,包括特殊的门到门及按运输距离承诺配送时长的客户小时件服务、定制化的精准送达服务等等。
高铁运力一旦高度市场化,必然会大幅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物流市场资源配置,甚至能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崛起节约大量成本。
到“高铁极速达”模式成熟之后,双方还可连线建网,横向复制该产品系列,扩展至更大的地域范围形成跨地即时物流网络。一旦由点到面,形成规模,那么顺丰在高铁货运的布局将有望搭建起新的竞争壁垒,甚至成为比肩航空网络的又一大核心优势。新业务极可能与传统快递业务同分秋色。
顺丰势必整合完成地网+空网的立体配送模式,地面有高铁+顺丰同城车辆快送,空网有航班线路+无人飞机配送复杂地形。从而颠覆我国现代物流的时效与体验概念,推动整个物流生态在市场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最终迈进高速化、智能化时代。同样也为其他物流公司提供了借鉴的思路。
更多物流运营与快递方面战略与技巧分享,关注我的头条号“物流勇说”,我们一起学习与探讨,谢谢!
高铁作为快递路由的一种补充,不会改变物流生态。高铁的设计是白天运营,而快递物流的设计是夜间运输,利用晚上的时间运输,晚上的航班、晚上的班车。
以顺丰上海到北京为例:1.当天中午收一件快递,用高铁路由,当天晚上到达北京,地面提货出来,第二天派送;也可以用下午航班或晚航班,第二天上午一样派送;500公里以上的路途高铁占用了白天的时效,不具备优势。
以顺丰上海到南京为例,当天中午的快递如果下午用高铁发南京,算上铁路交件和提件的时间,勉强可以做22:00签收,当日件不具备优势,次日达完全可以通过晚上的班车搞定。500公里以下的路途高铁也不好完成当日达,次日达完全靠班车,所以高铁也不具备优势。
高铁的车厢设计是客运,也不具备大批量运输的条件。如果500公里路途上午十点截单的当日达快件,高铁还具备优势,但这部分快递市场需求占比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