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坐落着一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殿堂——国家典籍博物馆,这座成立于2012年7月,于2014年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国家级博物馆,不仅是国内首家典籍博物馆,更是中华典籍文物的收藏中心、典籍文化的展示中心与研究中心,以及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公众文化休闲中心。

国家典籍博物馆依托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藏品类型丰富多样,时间跨度从3000多年前的甲骨到现当代名家手稿,包括甲骨、敦煌遗书、善本古籍、金石拓片、舆图、样式雷图档、民族文字古籍等,全面生动地呈现着中华民族多元丰富的典籍文化,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甲骨文记忆展中那十个用甲骨文书写的汉字“龙、凤、鼓、罄、涉、陟、册、饮、典、史”,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从古至今的传承,还有《永乐大典》的嘉靖重抄副本原件,这部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收录有上自先秦下讫明初的七八千种古代典籍,其成书于明永乐年间,装帧形式精美,开本宏大、端楷书写,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是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象征。
除了常设展览外,国家典籍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精彩纷呈的外展,引玉——鲁迅藏外国版画选粹展”,以时间为脉络,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鲁迅所藏美术典籍,带领观众进入鲁迅的美术书房,领悟他的爱“美”之心;“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圆明园四十景文化展”,通过绘画、珐琅器等珍贵文物一同亮相,大大增添了展览的丰富性与可观性;“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等展览,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视觉盛宴。
国家典籍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收藏和展示典籍的场所,更是一个进行公共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观众们可以通过自助解说设备、多媒体互动展示手段、现场互动演示等内容,去体会古籍中生生不息的文明与历史,利用电子触屏、游戏、投影等交互手段,多角度地发觉古籍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感受到典籍的魅力和乐趣,这里还会举办各种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前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见解,让观众们在欣赏展品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典籍背后的文化内涵。
作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国家典籍博物馆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古老的典籍,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学习需求,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和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国家典籍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无论是学者、研究人员,还是普通市民、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和收获,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未来的日子里,国家典籍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