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介绍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基本概况
  2. 历史沿革
  3. 建筑布局与特色
  4. 文化价值
  5. 旅游信息

基本概况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230亩),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其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原为纪念诸葛亮的专祠,后经过历朝历代的修缮和扩建,成为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历史沿革

武侯祠肇始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修建惠陵时,同时也修建汉昭烈庙,唐宋时期,武侯祠景区调整两次,外延拓展一次,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中就提及了武侯祠当时的情况,明代初年,惠陵、刘禅祠、武侯祠三者合而为一,称昭烈庙,明末,祠庙毁于兵燹,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祠庙废墟上重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3年12月,原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西区,2004年10月,锦里古街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与特色

(一)大门

采用硬山式屋顶,砖木结构,用中柱分心隔成内外两间,大门中开,上有朱红大匾,刻有“汉昭烈庙”四个金色大字,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尊石狮,大门中轴线外有照壁一座,照壁两侧有榕树相映。

(二)汉昭烈庙

是纪念刘备的专祠,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大殿正中供奉着刘备的坐像,高3米,全身贴金,冠冕九旒,执圭冕,盖冕旒,充分展现了君尊臣卑的观念,牌位上写着刘备的谥号“汉昭烈帝”,殿内正中还有诸葛亮的塑像,塑像前有一块介绍人物生平事迹的石碑。

(三)文臣武将廊

位于刘备殿前东西两侧廊内,东廊以庞统为首,共14人;西廊以赵云为首,也有14人,这些蜀汉文臣武将的塑像,人物装扮、衣着主要借鉴自清代戏曲,每尊立像前都立有一块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石碑。

(四)刘备殿

高大宏敞,正中供奉着3米高的蜀汉皇帝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左侧配祀刘备的孙子北地王刘堪,刘备殿后即是过厅,将刘备殿与诸葛亮殿连在一起。

(五)诸葛亮殿

传统的庙宇建筑,由过厅、东厢房、西厢房、孔明殿、钟楼、鼓楼等建筑围合而成,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塑像手持羽扇,神态儒雅,殿前有石砌台阶和素面石栏杆,望柱上石刻动物,檐柱上有雕花撑弓。

(六)三义庙

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为混合结构,建筑面积569平方米,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毁,仅存少量建筑,其殿内刘关张塑像造型根据《三国演义》描写而作,形象较为年轻。

(七)惠陵

即刘备墓,由照壁、山门、神道、寝殿、墓碑等组成,排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墓冢周长180米,高12米,封土高12米,史载惠陵为夫妻三人合葬墓,除葬有刘备外,还有甘夫人和穆皇后吴氏,惠陵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保存非常完好,从未被盗和发掘。

文化价值

成都武侯祠不仅是一座普通的祠堂,更是承载着丰富三国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它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军事、建筑艺术等具有极高的价值,祠内的碑刻、匾额、楹联等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唐“三绝碑”、清“攻心”联等,不仅书法精湛,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武侯祠还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向人们展示了三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旅游信息

(一)开放时间

夏季:09:00-20:30(18:00停止入园);冬季:09:00-19:00(18:00停止入园)。

(二)门票价格

全价票50元/人次;半价票25元/人次,年票100元/人/年。

(三)优惠政策

1、儿童: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儿童免费;6岁(不含6周岁)至18岁(含18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实行半票。

2、老人: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凭身份证免费入园。

3、残疾人:持本人有效证件及相关有效证件的残疾人士可享受免费入园。

4、军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可享受免票入园。

5、消防员: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持本人有效证件可享受免费入园。

(四)交通指南

可乘坐地铁5号线到高升桥站下车;或乘坐公交1路、8路、57路、59路、82路、102路、109路、115路、g21路、观光1号线等公交车至武侯祠站下车。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