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乌镇,求推荐每个角落的小吃
水乡乌镇,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到处都透着浓浓的水乡民俗韵味。乌镇的菜系隶属江浙菜,饮食讲究精细而不贪多,要求尽可能的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会根据季节而调配饮食。走在乌镇的大街小巷,那些精巧而又土乡土色的江南传统美味小吃让人满口生津。
一座白墙青瓦、精巧雅致的明清古建筑,案桌上摆放几道乌镇特色菜肴,窗外小桥流水人家。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沉醉其中。
船头粽乌镇的粽子外形看起来比嘉兴粽子瘦一些,而且头翘尾平,就像一艘小船,因此得名。船头粽又寓意彩头粽。大块肥瘦均匀的五花肉用黄酒、酱油、白糖腌制后包进粽子里,油香四溢。 乌镇粽子最经典的就是东坡肉的,此外,还有南乳肉的、火腿老鸭肉的等等,平时去也吃得到。
定胜糕定胜糕是浙江的特色点心,始于宋代,据说是老百姓为了鼓舞出征的将士们而特制的一种糕点,取义“出征必胜”。另外,乌镇自古以读书为荣,古代读书人进京赶考,亲朋好友都要做定胜糕送行。外层是细腻的香米和糯米粉,里面包裹着豆沙、少量白糖和桂花,定胜糕的颜色绯红,松软清香,入口甜糯,也象征着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姑嫂饼这种饼的来源很有趣,是古代一个姓方的人家小姑子不满意家中做糕点的手艺传男不传女,于是在嫂子的配料中做了手脚,加了一把盐,本想看哥嫂的笑话,结果反倒成了一道广受欢迎的椒盐点心,并以姑嫂饼命名并传播开来。 姑嫂饼在江南很流行,外形比棋子略大一点儿,咸中带甜,油润麻香,入口是酥松糯的口感,咸甜适中。有芝麻、香葱、花生、菊花等各种口味。在乌镇西栅大街的锦记糕点铺、林家铺子、泰丰斋都可以吃到
熏豆茶乌镇管喝茶叫吃茶。熏豆茶随处可见,原料就是秋季新上市的晚黄豆,在淡盐水中煮到半熟,捞出来在炭火上熏干到表皮起皱有香气,然后加入桂花、炒芝麻、橙皮、萝卜丝、苏子、炒柏子等,喝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少量食盐。这种茶香气馥郁,很有营养。
猫耳朵用白面粉制成精巧的“猫耳朵”形状的面瓣,再配上鸡丁、火腿片、干贝、香菇、笋片等煮熟即可。装碗后,五颜六色,汤鲜味美,很是可口。
油墩儿这种萝卜丝饼在江浙非常流行,各地的叫法不一样,上海叫萝卜油墩子,宁波人叫油饷,杭州人叫油墩儿。有甜咸两种口味,甜的会加豆沙,而咸的通常包肉或者河虾,江浙街头巷尾除了油炸臭豆腐,就属油墩子最常见了。这道点心也很容易做,只需要白萝卜和胡萝卜切丝、河虾、香菜、盐、胡椒粉和葱油,和面糊混在一起倒入模具内,然后在滚油中炸制两面金黄即可。
青团这是江南地区的清明点心,通常是用来祭祖的必备食品。青团是用草头汁和糯米粉混合后制作的团子,里面包裹着红豆沙、糖和猪油的馅料。蒸好的青团油绿如玉、清甜甘香、软糯可口,甜而不腻,还带着艾叶的香气。
粽香乌米饭乌镇人相信在立夏这天吃乌米饭就会平安如意,所以会将糯米泡在乌树叶中上锅煮几个小时,出锅的糯米乌黑油亮,散发着树叶的清香。
被酒吧和外地人包围的乌镇,如此商业化的江南水乡还能去吗,你怎么看
我去过乌镇两次,两次感受不一样。第一次去乌镇应该是在2008年,那时候觉得乌镇还可以,没有那么商业化,景区的规模也算尚可,有桥有水有民居,看了还是会有一丝赞叹的。
第二次是在2017年,这次是公司团建的缘故。不过这次对于乌镇的印象差了不少,这时候的乌镇真的去题主所说,被酒吧和外地人包围了,越来越商业化。
至于值不值得去,那就看个人喜好了。有些人喜欢原生态的古镇,有当地人,没有太多的游人。而有些人却喜欢可以购物,有酒吧的古镇,不论是装文艺还是真文艺的人对他们来说,可能这就是他们想要去的。
而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是北方来的,没有看过水乡古镇的话,那么来乌镇看看是很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去过江南古镇,那么乌镇可以不用去了。
当然如果你喜欢那种相对安静一点的古镇的话,我推荐你去湖州南浔,绍兴安昌,富阳龙门古镇,建德新叶古村,金华诸葛八卦村…
这些地方并没有完全开发,还可以看到不少的当地人和自然风光。如果觉得可以不妨去走走。
不明白大家为什么那么反对商业化,不商业化的地方你真心喜欢吗?吃、住、买都不能满足,甚至连交通都不方便的地方,即使风景很美,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诸多挑剔。
想感受小镇的美,偏偏选择节假日,游客最多的时候去,住也不住,走马观花看一遍回来就抱怨人多抱怨商业化各种挑剔和不满。节假日,中国的大多景区都是人满为患,让人不甚满意吧,也不只是古镇有这种情况。
你看过清晨和傍晚的古镇吗,你感受过小镇幽静的夜晚吗?白天的古镇属于嘈杂的游客。傍晚,匆忙的人群散去,夜晚和清晨的古镇才是它本来的模样,桨声灯影,我在周庄的小桥上听人拉过二胡,闻者心伤。戏剧节,在乌镇的各种剧院看一场又一场的中外戏剧,这是在别处没有的经历。
你走在古镇干净整洁的路上,住在舒适温馨的酒店和客栈,吃着古镇的各种特色小吃和美食,买着各种旅行纪念品,欣赏着各种特意打造的美景,却鄙视这种商业化,那些不商业化的地,怎么不见你的身影呢?
我不反对水乡的商业化,景区是需要宣传和包装的,老是养在深闺人都不认识,也没劲。但要商业化的高级和用心,不是单纯的圈地卖票宰客,而是用心打造,既能保持原本的特色,又要旧貌焕发新的神采,挖掘出更多的吸引点。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也渐成热点。有特色有历史的小镇也越来越人满为患。在满足了很多的人旅游需求的同时,又拉动了当地的经济。但也必然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景点门票过高,服务质量差。有些酒店餐饮经营者,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客,宰客现象时有报导。 这些,都是旅游发展中不太好避免的问题。
本人没去过乌镇,但去年去了次古镇平遥。平遥小镇同样存在题主所说的问题。古镇的风貌所胜无几,取而代之的,是满街的商铺。一个紧挨着一个,到象是进了商品一条街。
听说平遥的熟牛肉有些名气。本想买些带回朋友们尝尝,可进了三家店,遇见的全一个套路,各家都说别人是假的,只有自己是真的,包装大小差不太多。可价格有25元的,还有35的,和50元的。让人真假难辨。大家说我还敢买谁的呀?
旅游景点的商业化,也是发展旅游的必然。如果景点,连最基本的吃住,停车都解决不了。那游客大老远的去了,怎么过夜?吃,喝怎么办?总不能让人饿着肚子看美景吧。
乌镇也好,其它古镇也好,多少都存在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但这问题的解决,还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所以,不是能不能去的事。总不能因噎废吧。做为一般游客,我认为到是应该好好想下怎么去的问题。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提前对要去的景点做一些了解。避免盲目性,第二,理性消费,明白消费。询清问明,再选择要不要。第三,合理消费。既然出去了,消费比在家要大一些,是正常现象,不要图点点小便宜,选择来路不明的消费项目。避免被宰。
本人爱好摄影,旅游。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