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风情线:黄河之滨的璀璨明珠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独特的地理风貌
  2. 丰富的文化景观
  3. 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
  4. 生态治理与保护

兰州,这座位于中国西北的古老城市,因黄河穿城而过而独具魅力,黄河风情线作为兰州的一张名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体验。

独特的地理风貌

兰州黄河风情线东起城关区雁滩,西至西固区西柳沟,全长百余里的南北滨河路贯穿其中,这条市内滨河路是中国较长的,被南来北往的客人称为“兰州外滩”,它依山傍水,巧夺天工,将黄河的壮丽景色与城市的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站在滨河路上,一边是波涛汹涌的黄河,另一边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丰富的文化景观

(一)黄河母亲雕塑

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的黄河母亲雕塑,是黄河风情线上最具标志性的景点之一,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雕塑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二)中山桥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 “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当时夏、秋两季要拆要搭,冬季靠冰结为桥,春季则以船代桥,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与德国泰来洋行签约,承包价银16.5万两,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再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最后经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批用马车运到兰州,1908年阴历十月初八大桥竣工,实际耗银30.66万两,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如今的中山桥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一座艺术精品,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留念。

(三)其他雕塑景观

绿色希望、丝路古道、平沙落雁、筏客搏浪等多处雕塑景观点缀在风情线上,它们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筏客搏浪雕塑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兰州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

(一)水车博览园

兰州是世界上水车最多的地方,被称为“水车之都”,水车博览园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水车的历史文化,欣赏到各种造型各异的水车,感受古人的智慧结晶。

(二)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北滨河路,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该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十七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登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集精巧的建筑结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于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

(三)黄河索道

乘坐黄河索道,飞越奔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凌空直上峰峦层叠的白塔山,不仅可以欣赏到黄河的壮丽景色,还能感受到刺激的游乐体验,索道上、站高差157米,两站平距1041米,其运营速度为2-4米/秒。

生态治理与保护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风情线的生态治理与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河道整治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黄河风情线的生态环境质量,如今,风情线沿线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成为了市民休闲散步、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政府还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兰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兰州黄河风情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成为了兰州这座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漫步在滨河路上欣赏黄河美景,还是参观各个历史文化景点感受兰州的底蕴,亦或是享受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带来的愉悦体验,都能让人流连忘返,相信在未来,兰州黄河风情线将会更加美丽迷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探索它的魅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