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分析,死掉的共享单车是为什么
所有的共享模式,亏的是投资方的钱。这就导致了很多跟风者进场,亏损不是自己的,万一成功了呢?互联网经济中有一句话:只要项目好,不愁没有资金。
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好的项目需要时间来证明,尤其是做企业,想法很好,构思很好,盈利性也很好,可很多都死掉了。
主要出在两点,一是所有的项目必须经过市场的验证和考核;二是人,同样的事不同人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企业最核心的是选对方向,用对人。尤其是用对人,这差距可以说是生死之别。
话不扯远,回归问题本身。
为什么会死掉?
在我看来,如果共享单车不规范起来,最后全部都会死掉。
设备成本,维护成本,人员开支。这一系列的的成本开支,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这些费用都是成几何倍增。
有些生意适合小规模,一上大规模就死。
有些生意适合大规模,小规模在烧钱阶段不能快速占领并找到更多盈利区间也是死。
企业从小到大,盈利点是时刻根据情况需要进行调整的。
而现在的互联网经济下,最容易膨胀的是人心。只要有风投进来,就觉得事情能成。而往往确是幻想很美好,实际却摇摇欲坠。
为了融资,只能不断吹泡沫,期盼有人进来接手或被收购。而现实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互联网下的产品到最后只能形成两家或三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一窝蜂的跟进中大浪淘沙,其余的要么死掉,要么在艰难存活。
而作为发起方,亏损的多少,这个谁知道,说句不为过的话,可能投资方亏的一塌糊涂,而发起方却有不少的结余。
我认为好的项目应该是小试点,具有盈利性后才考虑是否引入资金占领市场。能否秉承人性、人心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前提。激进派担心被模仿,企业在看到利润的同时需要看到深沟的风险。而往往他们认为投资方就是来支撑风险的,这种想法我认为是错误的,非常错误的!可即便如此,没什么还有人做。因为无论是发起方,还是出资方,他们都觉得互联网下没有不可能。都以为自己会是哪个幸运儿。
稳打稳已经不是他们的追求,而最后市场会给他们经验。
以上属于个人见解。所有的事业有成有败,作为决策人应该要以认识自己为前提,去规划自己的模式和商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