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日常生活和意外事故中,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正确的急救与固定措施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详细阐述骨折的急救与固定方法,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
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
面对骨折伤员时,首要任务是确保其生命安全,急救人员需迅速评估伤者的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检查是否有危及生命的状况,如大量出血、呼吸心跳骤停等,如果发现开放性伤口,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对于轻度无伤口的骨折,可先进行冷敷处理,使用冰水、冰块或者冷冻剂住敷骨折部位,以减轻肿胀;若已肿胀时,则不宜进行冷敷。
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在急救过程中发生二次伤害,安抚伤者情绪,保持其平静,减少因紧张或恐慌引起的额外风险。
固定材料的准备与选择
在进行骨折固定之前,需要准备好合适的材料,常用的外固定材料包括夹板、绷带、三角巾等,确保这些材料干净、无尖锐边缘,以免加重损伤,如果没有专用夹板,也可以利用树枝、杂志、硬纸板等现场可用的硬质物品作为临时固定器材。
在选择固定材料时,要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夹板类型,上臂骨折应将夹板置于外侧,用绷带固定,并确保肩肘关节也得到固定;前臂骨折则需在掌侧和背侧各放置一块夹板,固定腕、肘关节,并悬吊于胸前。
骨折固定步骤与技巧
1、上肢骨折固定:
- 上臂骨折:将夹板置于外侧,用绷带固定,并确保肩肘关节也得到固定。
- 前臂骨折:在掌侧和背侧各放置一块夹板,固定腕、肘关节,并悬吊于胸前。
2、下肢骨折固定:
- 股骨骨折:可采用健肢固定法或躯干固定法,将伤肢与健肢捆绑在一起,保持伤肢稳定。
- 小腿骨折:使用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内外侧,固定至大腿中部。
3、注意事项:
- 在固定前应先用软物如棉花、布料等铺垫在夹板上,避免损伤皮肤。
- 固定时应先从骨折的下部缠起绷带,以减少患肢充血水肿。
- 夹板应放在骨折部位的下方或两侧,固定上下各一个关节。
- 固定应松紧适宜,既要保证骨折断端稳定,又要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转运与后续治疗
完成现场急救外固定后,应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体位稳定,避免固定装置松动或脱落,脊柱骨折患者应由3人以上用脊柱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扭曲和颠簸,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安排相应的检查,如X线平片、CT扫描或MRI等,以明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在骨折急救与固定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需要避免:
- 误区一:认为只要固定了骨折部位就万事大吉,实际上,固定只是急救的一部分,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
- 误区二:盲目搬动骨折患者,不当的搬动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在转运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固定准备。
- 注意事项: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搬运前应做好止血和包扎工作;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搬运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骨折的急救与固定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通过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和固定技巧,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伤者的生命和健康,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