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认识、应对与预防

03u百科知识网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本文将详细介绍荨麻疹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荨麻疹的病因

1、外源性因素

- 食物过敏: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许多食物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海鲜(鱼、虾、蟹等)、蛋类、牛奶、坚果等,海鲜中的蛋白质成分在进入人体后,可能被免疫系统误判为有害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 药物过敏: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进而引发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症状。

- 感染因素:各种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都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病有关,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时,病毒感染可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释放出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发荨麻疹。

- 物理因素:冷热刺激、日光照射、摩擦和压力等物理因素也可能诱发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在接触冷水或冷空气后,身体会出现风团和瘙痒症状;而日光性荨麻疹患者则在暴露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作。

2、内源性因素

- 精神因素: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精神压力过大时,机体会释放一些神经递质,如组胺、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可以作用于血管和组织,引起荨麻疹的发生,一些患者在考试前或工作压力大时,容易出现荨麻疹症状。

- 系统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紊乱(如月经紊乱、妊娠等)、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导致荨麻疹的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中,有一部分会同时伴有荨麻疹,这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二、荨麻疹的症状

1、皮疹表现

- 荨麻疹的基本损害为皮肤上突然出现瘙痒性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风团可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多伴有红晕。

- 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一般为 2 - 24 小时)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有些患者的风团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面部、四肢、躯干等,严重时甚至可累及口腔黏膜、咽喉部黏膜等处。

2、瘙痒症状

- 荨麻疹常伴有剧烈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且瘙痒感在风团出现前即可发生,也可与风团同时出现,瘙痒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难以入睡、注意力不集中等。

3、全身症状

- 在少数情况下,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患者,除了皮肤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若累及咽喉部黏膜,可引起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等危急情况,此时需要立即就医进行急救处理。

三、荨麻疹的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

-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特点、可能的诱因(如食物、药物、环境因素等)、既往过敏史以及家族史等,通过病史询问,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体格检查

-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重点观察皮肤黏膜的病变情况,包括风团的形态、分布、大小、颜色等特征,还会检查其他系统是否有受累的表现,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3、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白细胞总数正常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情况,这对荨麻疹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 过敏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等方法检测患者是否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有助于明确病因,但需要注意的是,过敏原检测结果并非绝对准确,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4、其他检查

- 对于怀疑有系统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自身抗体检测、免疫功能检查等,以排除或确诊其他疾病。

四、荨麻疹的治疗

1、一般治疗

- 寻找并去除病因:这是治疗荨麻疹的关键,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停用可疑药物、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等,如果无法确定病因,应尽量避免可能诱发荨麻疹的各种因素,如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

-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易致敏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2、药物治疗

- 抗组胺药:是治疗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具有较好的止痒效果,常用的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组胺的释放或阻断组胺受体的作用,减轻瘙痒症状和风团的形成,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一般需持续用药至症状完全控制后逐渐减量停药。

-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严重、伴有明显全身症状(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迅速缓解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 其他药物: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如白三烯抑制剂(孟鲁司特钠)、免疫调节剂(雷公藤多苷片)等,对于伴有感染的患者,应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中医治疗

- 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风邪侵袭、气血瘀滞等原因引起,治疗原则以祛风止痒为主,可采用中药内服、外洗等方法进行辨证治疗,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消风散、桂枝汤等,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五、荨麻疹的预防

1、生活规律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荨麻疹的发生。

2、饮食注意

- 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挑食偏食,尽量少吃易致敏食物,尤其是已知自己过敏的食物,在食用新食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3、环境适宜

-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除灰尘和杂物,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皮肤。

4、心理调节

-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

荨麻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多样,症状明显,通过对荨麻疹的深入了解,掌握其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减少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预防,一旦患病应及时就医治疗,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争取早日康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