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腰椎病概述
(一)定义与范畴
腰椎病是一组涉及腰椎及周围组织的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通常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劳损、外伤等原因导致腰椎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发病原因
1、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降低,容易破裂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2、损伤积累:长期反复的弯腰、扭转等动作,或急性外伤,如半弯腰持重物、突然扭腰等,都可能导致椎间盘损伤,加速腰椎病的发生。
3、妊娠因素:女性在妊娠期间,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腰骶部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4、遗传因素与发育异常: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而小于20岁的青少年病人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关节突不对称等先天发育异常,也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增加椎间盘的损害风险。
常见腰椎病类型与症状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症状表现: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主要症状,腰痛可能出现在腿痛之前,也可同时或之后出现,疼痛多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患者为了减轻疼痛,行走时多取前倾位,卧床时则采取弯腰侧卧屈髓屈膝的姿势。
2、诱发因素:打喷嚏、咳嗽或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高位椎间盘突出时,还可能出现大腿前内侧或腹股沟区疼痛。
3、特殊类型:根据髓核突出的形态和位置,可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以及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等,膨出型和突出型多采用保守治疗;脱出型、游离型和特殊类型则常需手术治疗。
(二)腰椎管狭窄症
1、病因: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结构改变导致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主要原因包括先天椎管发育不全和后天因素如退行性病变、脊柱滑脱等。
2、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还可能出现腰痛、鞍区感觉异常等症状。
(三)腰椎滑脱
1、病因:分为峡部裂性滑脱和退变性滑脱两种,前者多由于峡部骨折或断裂所致;后者则与腰椎退变、老化等因素有关。
2、症状表现:轻者多无症状,滑脱较重时可引起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
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
(一)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通过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屈颈试验等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腰椎病变。
2、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显示腰椎正、侧位片,观察腰椎间隙、生理前凸等变化;造影检查可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程度;CT和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脊柱骨性结构的细节及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二)治疗手段
1、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等),旨在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的腰椎间盘摘除术、微创手术和腰椎减压固定融合术等。
腰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症状表现各异,了解腰椎病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保护腰椎健康,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等不良姿势的影响;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