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的宝墨园,宛如一颗镶嵌在岭南大地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座占地约 10 万平方米的国家 AAAA 级景区,不仅是一座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的大型岭南文化山水园林,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精湛艺术造诣的文化宝库。

宝墨园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其前身为包相府,是为颂扬龙图阁直学士包拯而建,原宝墨园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沧桑,毁于 20 世纪 50 年代,值得庆幸的是,在 1995 年,在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捐助下,宝墨园得以重建,并历时 6 载,扩至 100 余亩,成为今日我们所见的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的园林胜地。
踏入宝墨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的白石仿古牌坊,雄伟巍峨,巧夺天工,坊上雕刻的图案精美绝伦,每一笔每一划都彰显着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穿过牌坊,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
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共有治本堂、宝墨堂、清心亭、仰廉桥、紫洞舫、龙图馆、千象回廊和风味食街等八大景区,40 多个景点,30 多座石桥横跨河湖之上,流水潺潺,与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山水画卷,治本堂原为包公厅,以包拯五言律诗《提训斋壁》中“清心为治本”取名,意指为官清廉是治国的根本,堂内的布置庄重典雅,悬挂着多幅与包拯相关的字画和对联,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包公那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精神,宝墨堂则是为了纪念包拯而建,正中悬挂包拯画像,出自四川著名国画家韩云朗之手,堂前的两棵老榆树,树龄近百年,苍劲挺拔,如同两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包拯的英名。
除了丰富的建筑景观,宝墨园还拥有众多精美的雕塑作品,惊世之作当数已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大型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和巨幅砖雕《吐艳和鸣壁》,这些作品工艺精湛,无论是人物的神态、服饰的细节,还是动物的毛发、表情,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还有被列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瓷塑《三国演义》人物群像,每一个角色都个性鲜明,呼之欲出,仿佛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重现于眼前。
宝墨园的水景堪称一绝,园中澄湖流水,绿沼长河,三十座石桥横跨其间,桥桥相通,桥桥不同,游客可以漫步桥上,欣赏水中的倒影和游动的鱼儿,感受那份宁静与惬意,尤其是在夏季,荷花盛开之时,满池的荷花竞相绽放,香气四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此时,整个宝墨园仿佛变成了一个绿色的海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紫洞舫则是园中的一处独特景观,它弦歌袅袅,湖面上紫带虹飞,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在这里,游客可以乘坐小船游览湖景,欣赏两岸的风景,也可以在舫中品茶赏景,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
宝墨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个文化艺术的殿堂,艺林苑内的赵泰来艺术宫陈列着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瓷艺术品以及霍宗杰、赵少昂、杨善深三馆荟萃的古今名家书画,系统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雅集馆内的 190 幅通草画更是宝墨园的镇馆之宝,这些通草画由英籍华人赵泰来先生在国外搜藏送回,画面色彩斑斓,题材丰富多样,反映了 200 多年前广州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植物方面,宝墨园也是一片绿色的天地,园内种植了千年罗汉老松、九里香、两面针树、银杏树、玉堂春、大叶榕树、紫薇树等珍稀植物,还栽植了大量的岭南盆景,这些植物不仅为园林增添了自然之美,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了解植物知识的好去处。
宝墨园作为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其门票价格为 54 元 / 人,开放时间为每天 8:30 - 17:30,为了方便游客前来参观,宝墨园提供了多种交通方式,游客可以选择在广州乘地铁 3 号线到市桥站 B 出口转右乘公共汽车 67 路或到北城汽车站乘 12 路到宝墨园总站;也可以从番禺市桥汽车站乘 67 路宝墨园专线或市桥北中 B 站宝墨园专线前往;顺德地区还可乘公交汽车 314 路或 349 路专线直达宝墨园。
宝墨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一部立体的岭南历史文化教科书,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绝伦,欣赏到自然风光的美丽迷人,无论是与家人一起度过欢乐的时光,还是独自一人寻找心灵的宁静,宝墨园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讲述者,用它那独特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岭南的故事,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宝墨园将继续以其迷人的风采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座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