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作为提升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深受大众喜爱,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却如影随形,给人们带来痛苦和困扰,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对于每一位热爱运动的人士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及原因
1、肌肉拉伤
- 原因:这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通常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在还未适应高强度的运动时突然受到过度拉伸或收缩;或者运动姿势不正确,导致某些肌肉承担了超出其正常负荷的压力,短跑运动员在起跑瞬间如果用力过猛,大腿后侧的肌肉就很容易拉伤。
- 表现: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肌肉收缩功能减弱,局部还可能触摸到硬块或凹陷。
2、关节扭伤
- 原因:关节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尤其是在运动中当身体失去平衡或遭受外力冲击时,容易发生扭伤,比如篮球运动员在快速变向、跳跃落地时,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容易扭伤,这往往与场地条件不佳、运动鞋不合适以及个人运动技术不规范有关。
- 表现:关节扭伤后,受伤关节会立即出现疼痛、肿胀、淤血,关节活动受限,不敢用力负重,轻度扭伤可能只是轻微的疼痛和肿胀,而重度扭伤可能导致关节脱位、韧带撕裂等严重后果。
3、骨折
- 原因:直接暴力撞击,如在足球比赛中被其他球员踢伤腿部;间接暴力传导,像从高处跳下时身体重力作用于脚部,然后通过骨骼传导至其他部位导致骨折;长期过度使用骨骼,使骨骼疲劳性损伤,例如长跑运动员易出现胫骨疲劳性骨折。
- 表现:骨折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受伤肢体可能出现畸形、异常活动(如原本不能活动的关节出现不正常的屈伸),严重者甚至会休克。
4、擦伤与挫伤
- 原因:擦伤通常是皮肤与外界物体表面摩擦所致,比如在滑冰时摔倒,身体与冰面摩擦会造成皮肤擦伤,挫伤则是由于钝性外力作用于身体某部位,如在棒球比赛中,被球棒击中胸部会导致胸部挫伤。
- 表现:擦伤主要是皮肤表面的损伤,会有出血、疼痛,伤口容易被污染而引发感染,挫伤则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皮下可能会有淤血斑,皮肤颜色改变。
二、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
1、保护身体健康
- 运动损伤会给身体带来短期和长期的危害,短期来看,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而言,严重的损伤如骨折未得到及时治疗或康复不当,可能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慢性疼痛等问题,降低生活质量,通过预防运动损伤,可以有效避免这些身体上的痛苦和损失,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提高运动效果
- 当没有运动损伤的干扰时,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能够更专注地进行训练和比赛,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他们可以按照合理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技术难度,从而达到更好的运动成绩和锻炼效果,相反,频繁遭受运动损伤的人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休息和康复,这不仅打乱了训练节奏,还会使之前的训练成果付诸东流。
3、延长运动寿命
- 无论是专业的运动员还是业余的运动爱好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预防运动损伤可以减少身体关键部位和器官的过早磨损和消耗,让身体各系统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合适的鞋子可以保护膝关节和踝关节,使跑步者能够长期坚持跑步这项运动,而不是因为关节损伤而过早放弃。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做好热身与拉伸
- 热身:在每次运动前进行 10 - 15 分钟的热身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选择慢跑、动态拉伸等方式,让身体各部位的关节、肌肉和韧带逐渐适应即将开始的运动强度,在进行篮球比赛前,先进行慢跑,然后做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操,如转动手腕、脚踝,弓步压腿等,使身体微微出汗,心跳加快,为接下来的激烈运动做好准备。
- 拉伸:运动后的拉伸同样不可忽视,静态拉伸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少肌肉酸痛和僵硬的发生,每个拉伸动作应保持 15 - 30 秒,重点拉伸运动中经常使用的肌肉群,如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比如在长跑后,可以进行站立位体前屈拉伸腿部后侧肌肉,坐姿扭转拉伸腰部肌肉等。
2、选择合适的装备
- 运动鞋:不同的运动需要不同类型的鞋子来提供足够的支撑、缓冲和稳定性,跑步鞋要有较好的减震性能,以减少跑步时地面冲击力对关节的伤害;篮球鞋则需要有较强的侧向支撑力,防止在快速变向时扭伤脚踝,购买鞋子时要根据自己的脚型、运动习惯和运动项目来选择合适的款式和尺码。
- 运动服装:合适的运动服装不仅能让身体感觉舒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身体,选择透气性好、吸汗快的衣物,可以避免因汗水积聚而导致皮肤不适或感冒;对于一些有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如橄榄球、足球等,佩戴头盔、护肩、护膝等护具可以有效减少受伤的风险。
3、遵循正确的运动技巧
- 无论是进行有氧运动还是有力量训练,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在学习新的运动项目时,最好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在进行举重练习时,要保持背部挺直,利用腿部力量起身,而不是单纯依靠腰部力量,这样可以防止腰部受伤;在打网球时,正确的击球姿势可以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和力量,同时减少肩部和手臂的受伤几率。
4、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强度
- 避免过度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不要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适应运动的压力,刚开始跑步的人可以先从短距离、慢速度开始,每周增加一定的距离和时间,直到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量,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恢复时间,让身体在运动后有时间修复受损的肌肉组织和细胞。
5、加强身体功能训练
- 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可以通过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练习来锻炼全身的主要肌肉群,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在进行深蹲训练时,从较轻的重量开始,每组动作重复适当的次数,随着力量的增强逐渐增加重量和难度。
- 平衡训练:良好的平衡能力有助于在运动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练习来提高平衡能力,对于一些需要在空中进行动作的运动项目,如体操、滑雪等,平衡训练尤为重要。
- 柔韧性训练:除了前面提到的拉伸运动外,还可以通过瑜伽、普拉提等方式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柔韧性好的身体在运动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动作的变化,减少肌肉和韧带拉伤的可能性。
6、注意环境因素
- 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非常重要,场地应平整、无障碍物且具有良好的摩擦力,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场地不能太滑,否则容易摔倒扭伤;在进行足球比赛时,草坪的质量要好,过硬或过软的草坪都可能增加受伤的风险。
- 天气状况: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尽量避免户外运动,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脱水等热相关疾病;寒冷天气会使肌肉变得僵硬、关节灵活性下降,增加受伤的几率,如果必须在恶劣天气下运动,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在炎热天气下及时补充水分、防晒,在寒冷天气下注意保暖。
四、运动损伤后的应急处理与康复
1、应急处理
- 休息: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应立即停止运动,让受伤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继续使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如果脚踝扭伤,就不要再用受伤的脚踝行走或站立。
- 冷敷与热敷:在损伤初期(一般 72 小时内),可以使用冷敷来减轻肿胀和疼痛,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每隔 2 - 3 小时敷一次,72 小时后,如果肿胀不再加剧,可以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淤血吸收,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 包扎与固定:对于一些开放性伤口,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后包扎,如果是骨折或严重的关节脱位等损伤,需要立即进行固定,避免骨折端移动造成二次伤害,可以使用木板、绷带等简易工具进行固定,然后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康复过程
- 医疗诊断与治疗方案:在损伤发生后,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确定损伤的类型和程度,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消炎止痛药)、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电疗等)、手术治疗等。
- **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