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积聚过多,它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生理系统的异常,本文将对水肿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现象。
水肿的病因
(一)肾脏疾病
1、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是肾脏滤过功能的关键结构,当肾小球受到炎症侵袭时,其滤过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滤过膜的孔径增大,使得原本不能通过的血细胞、蛋白质等成分大量漏出到尿液中,同时也会引起水钠潴留,进而出现水肿,这种水肿一般先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波及全身,因为身体平卧时,面部相对处于较低的位置,水分容易在疏松的结缔组织中积聚,所以眼睑和面部往往是最早出现水肿的部位。
2、肾病综合征
这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由于大量蛋白从尿液中丢失,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使得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胶体渗透压就像是血液中的“吸水磁铁”,当它减弱时,血管内的水分就容易向组织间隙渗出,从而引起水肿,而且这种水肿通常较为严重,常表现为全身性的凹陷性水肿,按压皮肤后会出现明显的凹陷,且凹陷恢复较慢。
(二)心脏疾病
1、心力衰竭
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当心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时,就会导致血液淤积在静脉系统,左心衰竭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不能将血液充分泵入主动脉,使得左心房、肺静脉压力升高,这就好比一条河流的上游出现了堵塞,河水就会向周围泛滥一样,血液会淤积在肺部组织间隙,引起肺水肿,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而右心衰竭时,右心室不能有效将血液泵入肺动脉,导致体循环静脉淤血,血液在身体下垂部位如下肢、脚踝等处滞留,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这种水肿通常是双侧对称性的,从身体的低位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2、心包疾病
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面的一层薄膜,当心包发生炎症、积液等情况时,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比如心包填塞,大量的心包积液限制了心脏的扩张,使得静脉回流受阻,类似于给心脏套上了一个“紧箍咒”,导致体循环静脉压升高,引起水肿,这种水肿往往伴随有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由于心脏被压迫,还可能出现奇脉、颈静脉怒张等体征。
(三)肝脏疾病
1、肝硬化
肝脏在人体的代谢和血液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肝硬化时,肝细胞广泛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尤其是白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形成,使得肠系膜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肠道内的液体大量进入腹腔和组织间隙,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腹水和全身性水肿,患者除了水肿外,还会有明显的肝功能减退表现,如黄疸、蜘蛛痣、肝掌等。
2、肝癌
肝癌组织的生长会侵犯和压迫周围的血管和胆管,如果肿瘤侵犯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分支,就会阻碍肝脏的血液回流,导致静脉压升高,进而引起下肢水肿,而且肝癌患者往往伴有恶病质状态,身体消耗增加,营养状况差,也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水肿的发生。
(四)营养不良
1、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
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当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时,身体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储备来提供能量,这会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在一些贫困地区或患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中,由于长期饮食不均衡或消化吸收障碍,容易发生这种类型的水肿,这种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下肢等身体的下垂部位,逐渐向上发展。
2、维生素缺乏
某些维生素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可引起脚气病,这是因为维生素B1参与糖代谢过程中的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构成,当其缺乏时,糖代谢障碍,乳酸等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影响神经血管的正常功能,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等症状。
(五)局部因素
1、局部感染
当身体某部位发生感染时,炎症介质释放,会使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丹毒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管炎,感染部位的皮肤发红、发热、肿胀疼痛,这就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改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的水肿,感染还可能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系统,释放一些细胞因子,间接影响其他部位的血管通透性,有时也会导致远端部位的水肿。
2、创伤
身体受到外伤后,局部组织的毛细血管破裂或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会渗出到组织间隙,比如扭伤、撞伤等软组织损伤后,受伤部位会迅速出现肿胀,如果是骨折等较严重的创伤,除了局部出血和渗出引起的肿胀外,还可能因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肢体远端的水肿,大面积烧伤后,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大量液体从创面渗出丢失,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全身水肿。
水肿的症状
(一)全身性水肿
1、晨起眼睑与颜面水肿
多见于肾性水肿,尤其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早上起床后会发现眼睑和颜面部肿胀,眼皮变得厚重,甚至眼睛难以完全睁开,用手指轻轻按压皮肤,会出现明显的凹陷,松开后凹陷缓慢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水肿可能会逐渐加重,累及全身其他部位。
2、全身对称性凹陷性水肿
常见于右心衰竭等心脏病变引起的水肿,患者的下肢、脚踝等身体下垂部位首先出现水肿,两侧基本对称,用手指按压这些部位的皮肤,会有凹陷形成,且凹陷较深,恢复时间较长,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逐渐向上蔓延至大腿、腹部、胸部甚至颈部和面部,患者在活动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水肿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休息平卧后会有所减轻。
3、腹水
主要见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以及部分心脏病变导致的体循环淤血,患者腹部逐渐膨隆,感觉腹胀不适,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可以通过叩诊发现移动性浊音阳性,即当患者仰卧时,叩诊腹部两侧是鼓音,中间为浊音;当患者侧卧时,叩诊下方为浊音,上方为鼓音,这表明腹腔内有较多的液体积聚。
(二)局部性水肿
1、肢体局部水肿
如单侧肢体的外伤或局部血管病变可引起相应部位的水肿,如果是小腿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小腿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时有明显的疼痛和压痛,水肿通常局限于病变所在的肢体部位,不会迅速蔓延至其他部位。
2、局部软组织肿胀
在局部感染的情况下,如蜂窝织炎,感染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皮肤发红、温度升高、质地变硬,同时还可能有波动感,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和细胞浸润,引起软组织肿胀,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感染可能会进一步扩散,导致更严重的全身症状和并发症。
水肿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的病史对于水肿的诊断至关重要,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肾脏疾病、心脏病、肝脏疾病等相关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肾炎的病史、是否曾经出现过心慌气短等心脏方面的症状、是否有肝炎或饮酒史等肝脏疾病的线索,还会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如饮食情况、是否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水肿作为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二)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患者的身体形态和水肿的部位、程度,看是否存在全身性水肿或局部水肿,注意水肿的皮肤颜色、质地等,肾性水肿的患者皮肤颜色可能相对较苍白;而肝源性水肿的患者可能会有黄疸的表现。
2、触诊
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检查水肿的性质是实性还是凹陷性,如前文所述,凹陷性水肿是很多疾病引起的水肿的特征之一,还可以触摸患者的腹部,检查是否有腹水的存在,如果怀疑有腹水,还可以进行腹部叩诊进一步确认。
3、听诊
用听诊器听诊患者的心肺情况,对于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可能会听到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异常心音;对于肾性水肿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也可能听到肺部的湿啰音等异常呼吸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