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宝安区图书馆:知识的殿堂,文化的绿洲

03u百科知识网

在深圳市宝安区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土地上,坐落着一座现代化的文化地标——宝安区图书馆,自1983年其前身“宝安县图书馆”成立至今,它已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兼程,成为了当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宝安区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它还只是一所县级图书馆,随着时代的发展,宝安撤县设区,图书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93年,正式更名为宝安区图书馆,并迁至新址,开启了全新的篇章,此后,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趋势,旧馆舍于1997年落成开放,真正让这座图书馆焕发新生的,是2013年年底新馆的开放,这座总投资6.15亿元、建筑面积达48000平方米的新馆,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在功能与服务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走进宝安区图书馆新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整个建筑以“绿色、节能、生态、环保”为设计理念,双波浪形玻璃幕墙如同一本翻开的书籍,与门前的水体景观相映成趣,既美观又富有象征意义,馆内的设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从地下二层到地面四层及夹层,每一层都精心规划,布局合理,少儿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等20余个全开架式文献阅览室,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读者;而数字服务与体验区、美术书画室、视听室等功能室,则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宝安区图书馆不仅在硬件设施上追求卓越,在藏书与资源建设上也不遗余力,截至2015年底,全馆藏书量已达94.7万册,电子文献17.8万册(件),数字资源总量更是高达11TB,各类数据库达到20个,这些丰富的藏书与资源,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无论是想要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学者,还是仅仅希望在业余时间阅读几本好书的普通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知识宝藏。

除了丰富的藏书与资源外,宝安区图书馆还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新馆内设有近20台24小时自助借还书机,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借阅书籍;无线WIFI全覆盖、手机移动阅读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也让阅读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图书馆还提供自助打(复)印及扫描、地下车库车辆停泊、休闲餐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力求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

宝安区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化的交流平台,这里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展览、读书会等文化活动,邀请知名学者、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知识与感悟,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图书馆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开展图书捐赠、送书下乡等活动,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区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12月,该馆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2017年全民阅读先进单位”,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宝安区图书馆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对其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所做出贡献的认可。

宝安区图书馆还积极拓展服务范围,通过设立分馆、自助图书馆等方式,将图书资源送到更多市民身边,宝安区图书馆1990分馆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这座由老馆升级改造而成的分馆,不仅保留了特区成立之初和宝安90年代的文化印记,还引入了新一代图书馆智能设备,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利、高质的阅读体验。

展望未来,宝安区图书馆将继续秉承“敬业爱岗 读者第一 文明服务 奉献社会”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宝安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也期待更多的市民能够走进这座知识的殿堂、文化的绿洲,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文化的魅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