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全面解析与应对指南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肠炎概述
  2. 肠炎的发病原因
  3. 肠炎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4. 肠炎的诊断方法
  5. 肠炎的治疗与预防

肠炎概述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包括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不同病原菌所致的肠炎其表现有所不同,如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秋冬季,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一般无腥臭味;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夏季,常有不洁饮食史,起病急,高热,可有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多,呈黏液脓血便,有腥臭味。

肠炎的发病原因

1、细菌因素

-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肠道,它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损伤肠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在夏季食用了未煮熟的被大肠杆菌污染的肉类食品后,很容易引发肠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 沙门氏菌: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禽肉、蛋类,当人们食用了含有沙门氏菌的食物后,细菌会在肠道内滋生,其产生的毒素会破坏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这种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往往症状较为严重,可能会出现高热、呕吐、腹泻频繁,大便中可能带血。

2、病毒因素

- 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小肠黏膜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感染轮状病毒后,患者通常会先出现呕吐,接着是频繁的水样腹泻,由于大量水分丢失,很容易导致脱水。

- 诺如病毒:也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毒,它可以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尤其是在学校、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诺如病毒感染后的肠炎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粪便多为黄色稀水样便。

3、其他因素

- 寄生虫:例如阿米巴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滋养体可以侵蚀结肠肠壁组织,引起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腹痛、腹泻,大便呈果酱样,带有恶臭味,这种情况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饮用了被阿米巴原虫污染的水源。

-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暴饮暴食,会对肠道黏膜造成损伤,过多食用辣椒会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并且损伤肠道黏膜屏障,使肠道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肠炎,食物过敏也可能引起肠炎,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人,食用牛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使有害菌大量繁殖,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进而引发肠炎。

肠炎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1、根据病程长短分类

- 急性肠炎: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数天至一周左右,症状通常比较严重,如剧烈腹痛、频繁腹泻,有时还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急性肠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

- 慢性肠炎:病情迁延不愈,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甚至数年,症状相对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慢性肠炎患者可能会有间断性的腹痛、腹泻,大便性状改变,如带有黏液或少量脓血,长期的慢性肠炎还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

2、根据病变部位分类

- 小肠炎:炎症主要累及小肠,主要表现为脐周疼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便或糊状便,由于小肠吸收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的小肠炎还可能影响肠道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 结肠炎:病变在结肠,常见症状有左下腹或下腹阵痛,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大便中可能带有黏液或脓血,结肠炎还可能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即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长期的结肠炎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

3、临床表现差异

- 细菌性肠炎:除了上述提到的腹痛、腹泻外,还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 38℃甚至更高,大便带有脓血,这是因为细菌破坏了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出血和渗出物混合,有些细菌性肠炎还会伴有全身乏力、头痛等症状。

- 病毒性肠炎:以呕吐和水样腹泻为主要表现,一般没有脓血便,但由于大量水分丢失,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口渴、尿量减少等,儿童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情况。

- 寄生虫性肠炎:症状相对较轻,但具有反复性,例如阿米巴痢疾,患者会有间歇性腹泻,大便果酱样,带有腐臭气味,可能会有腹部不适,但疼痛不像细菌性肠炎那样剧烈。

肠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

-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是否食用了不洁食物、生冷食物或者有食物过敏史,如果患者在食用海鲜后不久出现症状,那么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 了解患者的旅行史也很关键,因为有些肠炎是由特定的地域性病原体引起的,如到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旅行后出现的腹泻等症状,可能是感染了当地的致病微生物。

- 还要询问是否有接触患病的人或动物,因为某些肠炎具有传染性,如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2、体格检查

- 检查患者的腹部情况,观察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在急性肠炎时,可能会出现脐周或下腹部压痛。

- 听诊肠鸣音,正常情况下每分钟 4 - 5 次,肠炎发作时肠鸣音可能会亢进,这是由于肠道蠕动加快导致的。

- 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判断是否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迹象,如果患者出现口唇干燥、眼窝凹陷、血压下降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脱水。

3、实验室检查

- 粪便检查:是诊断肠炎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粪便的颜色、性状和镜检,可以初步判断病因,如果粪便中有大量的红、白细胞,提示可能是细菌性肠炎;如果是水样便,没有红、白细胞,可能是病毒性肠炎,粪便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对于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 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和贫血的情况,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存在感染,血红蛋白降低可能与长期慢性肠炎导致的营养不良有关,生化检查可以检测电解质水平,如钾、钠、氯等,判断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

- 其他检查:对于怀疑有肠道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发现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部位,并且可以进行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X 线钡餐造影也可以用于观察肠道的形态和蠕动情况,但在诊断肠炎方面不如结肠镜准确。

肠炎的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1、对症治疗

- 止泻: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止泻剂如蒙脱石散,蒙脱石散能够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病原菌,保护肠道黏膜,减少腹泻次数,例如洛哌丁胺,它可以减缓肠道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禁忌证,如疑似为感染性腹泻时慎用。

- 止痛:对于有腹痛症状的患者,可给予解痉剂来缓解疼痛,常用的解痉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这些药物能够松弛肠道平滑肌,减轻痉挛性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解痉剂可能会加重肠道梗阻的症状,所以对于有机械性肠梗阻迹象的患者禁用。

- 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是治疗肠炎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对于呕吐、腹泻严重的患者,口服补液盐(ORS)是常用的补液方法,它含有适量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和葡萄糖,能够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无法口服补液或者脱水严重的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2、对因治疗

- 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性肠炎,需要使用抗生素,选择抗生素要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对于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对于沙门氏菌感染,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病毒性肠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于寄生虫性肠炎,需要使用驱虫药物,如阿米巴痢疾可以使用甲硝唑进行治疗。

- 调节肠道菌群:使用益生菌制剂可以帮助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