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题记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夜晚,这一天,人们赏月观灯,喜气洋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却道出了元宵佳节背后的一丝哀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描绘了去年元宵节的繁华景象:花市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明月挂在柳树梢头,恋人相约在黄昏之后,而今年元宵节,月光和灯火依旧明亮,但去年的人却已不在,只剩下孤独的自己,泪水浸湿了春衫的袖子,这种物是人非、今昔对比的感伤,让人不禁心生凄凉。
元宵节的起源可追溯到汉朝,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这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古人对天神太一的祭祀,可能是后来元宵节起源的因素之一,古书上说,正月为“嘉月”,晚上称“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作“元宵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已有元宵张灯的习俗,到了唐朝,元宵节更加盛大,皇帝和百姓一同庆祝,宫廷和民间都有大规模的赏灯活动,北宋时,元宵节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盛况空前。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吃元宵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元宵由糯米粉制成,馅料包括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南方的元宵叫“汤圆”,以白糖、麻仁、桂花等为主;北方的元宵则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等为馅,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煮元宵,共享天伦之乐。
赏花灯也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形成一片璀璨的灯海,人们走上街头,观赏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的还猜灯谜,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表演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目,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元宵节不仅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更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节日,它是中国情人节的代名词,许多恋人会选择在这一天约会,表达爱意,辛弃疾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青年女子在元宵之夜等待情人的情景,充满了浪漫和期待。
就像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所写,元宵节也是一个让人思念亲人的日子,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在这个月圆之夜,望着明亮的月光和热闹的花灯,心中涌起无尽的思乡之情,他们怀念过去的岁月,怀念曾经的家人和朋友,思念着那份难以忘怀的情感。
元宵节,是一个充满矛盾情感的节日,它既是欢乐的象征,也是思念的寄托,无论是与家人团聚,还是思念远方的亲人,元宵节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特殊的夜晚,让我们点亮一盏心灯,为亲人和朋友祈福,愿他们平安幸福,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正如《生查子·元夕》中所言:“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虽然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友情的珍惜永远不会改变,让我们在元宵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感受家的温暖,传递爱的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