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心脏的“不和谐旋律”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心律失常的“真面目”
  2. 心律失常的“分类图谱”
  3. 心律失常的“症状风云”
  4. 心律失常的“病因迷宫”
  5. 心律失常的“诊断密匙”
  6. 心律失常的“治疗宝典”
  7. 心律失常的“预防锦囊”

在人体这一精妙的“乐器”中,心脏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鼓手,规律而有力地敲打着生命的节拍,当这种节奏被打乱,便可能出现一种名为心律失常的状况,给健康带来诸多挑战。

心律失常的“真面目”

心律失常,从专业角度讲,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正常心脏跳动起源于窦房结,它像最高指挥官,发出规律电信号,通过心脏传导系统有序传至心房心室,引发规律收缩舒张以泵血,一旦这个精密电传导系统故障,心律失常就登场了。

心律失常的“分类图谱”

1、按发生机制: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前者如窦性心动过速、异位心律失常;后者像各类传导阻滞、折返心律等。

2、按发生部位:有窦性、房性、交界区性、室性心律失常之分。

3、按心率快慢:快速性与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如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缓慢性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的“症状风云”

部分患者毫无察觉,仅体检偶得,有症状者,心悸最为常见,仿佛心跳突然加速、有力或不规则停顿,有时伴胸闷、气短,似有巨石压胸,呼吸不畅,严重时头晕目眩、眼前发黑,甚至突然意识丧失、抽搐,这是因心脏泵血不足致脑部缺血缺氧,还可能有乏力、倦怠等全身不适,影响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的“病因迷宫”

1、遗传因素: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病可致心律失常。

2、后天因素: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疾病是“重灾区”;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其他系统疾病也来“捣乱”;电解质紊乱打破心肌细胞离子平衡;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使用不当引发;情绪波动大、过度劳累、大量饮酒喝咖啡等不良生活方式更是常见“诱因”。

心律失常的“诊断密匙”

1、体格检查:医生摸脉搏感受快慢、规则与否,听诊心脏有无杂音,初步判断情况。

2、心电图(ECG):从体表记录心脏电活动,是诊断“利器”,能捕捉心律失常瞬间“行踪”。

3、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连续24小时记录,揪出短暂、间歇发作心律失常,明确症状与发作关系。

4、运动试验:运动时心悸,借此发现运动相关心律失常。

5、食道电生理、心脏电生理检查:复杂心律失常及心脏电生理机制靠它们“侦破”,助选最佳治疗。

6、心脏MRI:为心律失常病理机制提供直观依据。

心律失常的“治疗宝典”

1、消除诱因与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改善心肌供血等基础病处理是关键第一步。

2、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分多种,钠通道阻滞药(奎尼丁等)、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等)、钾通道阻滞药(胺碘酮等)、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各展其长;抗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用异丙肾上腺素等提升心率,但药物有副作用,需谨慎权衡。

3、非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术借微创标测定位病灶,用射频等方法精准“打击”,根治部分心动过速;心脏起搏器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跳动力”;还有电复律、电除颤用于紧急终止恶性心律失常;外科手术针对合并其他心脏病者,不过创伤较大。

心律失常的“预防锦囊”

规律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居住清幽宁静;适度锻炼,如散步、太极;避免过劳、情绪波动;保持标准体重,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高蛋白、少食多餐;季节交替注意保暖防寒防暑;戒烟限酒戒浓茶咖啡等刺激饮品;保持良好心态,精神放松。

心律失常虽复杂多变,但认识了解它,依循科学诊疗与预防路径,就能守护心脏节奏,让生命乐章奏响和谐旋律,远离它带来的健康阴霾,拥抱活力人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