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虽看似普通,却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诸多不便,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季,还是乍暖还寒的春秋时节,感冒都可能悄然来袭,了解感冒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有效抵御感冒的侵袭,维护身体的健康状态。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增强自身免疫力是抵御感冒的关键,免疫系统犹如身体内的一支精锐军队,时刻保卫着我们免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害,而均衡的饮食则是为这支军队提供充足“粮草”的重要保障,日常饮食中应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各类营养素缺一不可,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像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它们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为免疫细胞的合成和更新提供原料,碳水化合物作为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能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全谷物食品如糙米、全麦面包等富含膳食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可缓慢释放能量,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同时也有助于肠道健康,因为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免疫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适量的健康脂肪如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橄榄油、鱼油、坚果等食物中)对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K)的吸收以及调节炎症反应都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更是免疫系统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例如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新鲜水果和蔬菜是维生素 C 的重要来源;维生素 D 不仅有助于钙的吸收,还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除了通过食物摄取外,适当晒太阳也可促使皮肤合成维生素 D,矿物质中的锌元素对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同样意义重大,生蚝、牡蛎、瘦肉等食物富含锌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受损,使人体容易感染病原体。
除了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也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环节,充足的睡眠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在睡眠过程中,免疫系统会得到强化和优化,每天应保证 7 - 9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青少年和儿童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来支持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成熟,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失衡会影响免疫系统细胞的功能和数量,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冒的易感性,适度的运动锻炼也必不可少,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从而使免疫细胞能够更高效地在体内循环并发挥作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或者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搭配适量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和免疫力下降,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帮助身体恢复。
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感冒的重要防线,勤洗手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手部经常接触各种物品表面,成为病原体传播的重要媒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能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情况下洗手尤为重要,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也是一种文明且卫生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飞沫传播病菌给他人,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也不容忽视,定期打扫房间、擦拭家具表面、更换床单被罩等可以减少灰尘和微生物的滋生,开窗通风能够使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或流感高发季节,良好的通风条件能有效减少感冒的传播风险。
即便我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有时仍难以完全避免感冒的发生,当出现感冒症状时,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帮助我们缓解不适,加速康复进程,感冒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缓解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发热时,如果体温不超过 38.5℃,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使用退热贴敷于额头;若体温超过 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但需注意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避免药物过量对身体造成损害,针对头痛症状,可尝试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以缓解疼痛;也可服用一些具有止痛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泡腾片等(但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鼻塞和流涕是感冒常见的症状,可通过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或海水鼻腔喷雾器来清洁鼻腔、减轻鼻腔黏膜充血和水肿;也可吸入温热的水蒸气,缓解鼻塞症状,对于咳嗽症状,若为干咳无痰,可服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等;若伴有咳痰,则应选择祛痰药如氨溴索、溴己新等,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咳嗽对咽喉部的刺激,在感冒治疗期间,还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这有助于身体恢复抵抗力,促进病情好转。
感冒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发生的风险;而在患病后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让我们重视感冒的预防与治疗,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