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村:从贫困村落到乡村振兴的典范之路

03u百科知识网

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村,宛如一颗隐匿于川西平原的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个曾经毫不起眼的村落,凭借着独特的发展路径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实现了从市级贫困村到乡村振兴典范的华丽转身。

明月村位于大五面山浅丘地带,地处蒲江、邛崃、名山三(市)县交汇处,森林覆盖率达46.2%,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村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全村幅员面积6.78平方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723户,2218人,长久以来,采笋、制茶是村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部分村民还会烧制简单的陶器贴补家用,生活平淡而质朴。

这一切在2012年底发生了改变,民间陶艺师李敏发现了村子里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明月窑,这一发现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明月村发展的引线,当地政府决定以陶为本,走文创兴村的道路,成立了工作组,驻村工作,开始了对明月村的全面改造与提升,工作组由政府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他们统领村子的规划和招商,引进新村民,开启了一场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在“乡创+文创”理念的引领下,明月村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推动发展,首先是改造微村落,带动原有村民创业,在“茶山、竹海、明月窑”的基础上,工作组规划出了瓦窑山、谌塝塝两个老村民创业区,将艺术家院落和老村民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改造,形成了新、旧融合的微村落,谌塝塝人气渐旺,四十岁的吴老板改造房屋开起了竹林柴火鸡,七十岁的杨大爷在自家天井里卖起了豆花饭,年轻人也纷纷回到村子,把自家房屋改成民宿和电商驿站,这些改造为老村民搭建了创业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自2015年7月至今,老村民创业项目已有30多个。

成立合作社也是明月村发展的重要一环,成都明月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3月成立,由村集体、村民、财政产业扶持资金各出资三分之一组建而成,合作社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村民就业创业为核心,开发了多种旅游配套项目,如经营农夫集市、手工社、乡村工坊等,还联合新村民对本地村民进行传统技艺培训,如陶艺、印染、篆刻培训等,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现有股民37人,投入股本不断增加,带动了大量创业项目和新村民租用老村民旧房改造项目,集体产业和社区经济获得了显著增长。

引进新村民是明月村发展的关键一步,工作组为新村民们设计了两套科学有效的进村方案:一是改造旧有院落,协调出一定租期的闲置农家小院,引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艺术家,并给予改造补贴;二是通过土地招拍挂手续,将调剂后的建设指标用于明月村,规划为商业用地,引入多元化社会资本,这些制度保障和建设基础吸引了众多新村民进驻,他们中有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著名陶艺家李清,水立方总设计师赵晓钧等专业人士,新老村民共创共享价值理念,共同构成了明月村独特的精神气质。

明月村的成功不仅在于经济上的繁荣,更在于文化的复兴和生态的保护,村里深入挖掘在地文化,修复了明月窑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将其打造成陶瓷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如今,明月村已成为集陶艺生产销售、文化展示、创意体验、休闲运动、禅修养生、田园度假于一体的人文生态度假村落,明月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制定“环境保护与补偿”制度,建立“生态循环农业”体系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明月村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需要立足本地资源,找准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村民主体的方式,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在未来的发展中,明月村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