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大地的艺术版图上,四川歌舞剧院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这朵艺术之花,历经岁月的洗礼,绽放出绚丽多姿的花瓣,将巴蜀文化的魅力传播至神州大地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

四川歌舞剧院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为 1953 年成立的四川省歌舞团,1984 年改团建院,自成立之初,它便肩负着传承和发展四川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使命,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以及巴山蜀水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甘泉的哺育中,剧院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成绩卓著的艺术家,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四川艺术的发展之路。
在近五十年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中,四川歌舞剧院创作演出了大批绚丽多彩、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音乐、舞蹈、舞剧和歌剧作品,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描绘着四川人民的生活百态和情感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歌曲《嘉陵江号子》《心儿象达玛花》《格桑拉》等,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唱出了四川人民的勤劳与善良;舞蹈《快乐的啰嗦》《阿惹妞》《摩梭女人》《漫漫草地》《俏花旦》《溜溜康定溜溜情》《兄弟们好》等,则以灵动的舞姿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现了四川少数民族的风情万种;舞剧《大唐华章》《红军花》《远山的花朵》《扎西央与央金》等,更是将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完美融合,呈现出一部部气势恢宏、感人至深的艺术佳作;歌剧《格达活佛》则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表演,展现了四川人民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剧院下设多个专业团体,包括舞蹈团、现代舞蹈团、音乐剧团、交响乐团、民族音乐剧团和声光演艺中心等,汇聚了各类艺术人才 300 余名(其中高级职称近百人),这些专业人才是剧院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不断推动着四川歌舞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名、文化部优秀专家 1 名、四川省优秀专家 2 名,他们的卓越成就为剧院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和赞誉。
四川歌舞剧院不仅在国内舞台上大放异彩,还积极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他们成功出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国西部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感受到了四川歌舞的独特魅力,通过多次赴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四川歌舞剧院也将优秀的艺术作品送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边,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四川歌舞剧院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艺术与市场的结合点,他们以创作演出高质量优秀舞台艺术精品为目标,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生产更多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舞台艺术精品,加强与国内外优秀艺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艺术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和竞争力。
回顾历史,四川歌舞剧院在六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承“以作品立院、以市场兴院、以人才强院”的发展思路,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推动四川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四川歌舞剧院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巴蜀艺术之花永远盛开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