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豆腐,豆腐,豆腐脑,豆花,老豆花有什么区别
豆腐、豆腐脑、豆花都是以黄豆为原料(其他豆类很少见),经过打浆等工序制作的中国传统美食。
在制作过程中最先得到的是豆腐脑,时间长一点可以得到豆花,而把豆花装模具压实就是豆腐。
因为要先打成豆浆,想要豆浆凝固就要加热和加凝固剂。根据凝固剂的不同,可将豆腐分为嫩豆腐和老豆腐。
1.嫩豆腐(南豆腐)
一般以石膏(硫酸钙)为凝固剂制成的。其特点是质地细嫩,富有弹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鲜,口感非常细腻。
南豆腐因为相对含水量较高,所以营养成分不如北豆腐。但因为含水量高,口感比较嫩,适合凉拌,炖,烧汤。烹饪过程中可以减少油脂的摄入,同样适合减脂期补充蛋白质和补钙。
2.老豆腐(北豆腐)
一般用盐卤(氯化镁)作凝固剂,也有的以石膏或黄浆水为凝固剂。其特点是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味微甜略苦,口感略“粗”。
北豆腐含钙镁等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减脂期蛋白质的来源。因为韧性强比较适合做馅,煎炒炸。
豆腐脑和豆花都是做豆腐的中间产物,制作过程是黄豆→豆浆→豆腐脑→豆腐花→豆腐。
豆腐脑是最先出来的,比较嫩软,用筷子难以夹起,需用汤勺盛用。等到豆腐脑再凝固一点,就是豆花,与豆腐脑相比口感凝滑,可以用筷子夹起来吃。
如果将豆花用纱布包好,上压重物,榨出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更加密实成型,拿取时不易碎裂,就成了豆腐了。
老豆花和嫩豆花的区别与老豆腐和嫩豆腐的区别是一样的,凝固剂不同而已。
不管嫩豆腐还是老豆腐相比于豆腐脑和豆花都比较有型结实,适合做各种菜肴。豆腐脑和豆花则含水量比较多,口感嫩滑,适合做成小吃。
老豆腐,豆腐,豆腐脑,豆花,老豆花有什么区别?今天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豆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瑰宝,拥有千年的历史,同时因为豆腐所含的营养物质丰富做法、口味多样,受到很多食客的欢迎和推崇,又因为健康饮食思想的推广和普及,所以豆腐也走出了国门,为很多外国美食小伙伴所喜爱。
针对今天要回答的问题,老豆腐,豆腐,豆腐脑,豆花,老豆花有什么区别,涉及到的豆腐很多种做法,所以我最基本的观点是:无论是老豆腐、豆腐还是豆腐脑、豆花、老豆花,都是豆腐的衍生食材,因其做法不同、口感各异而得名。
具体区别让我们接下来分别说一说。
豆腐和老豆腐的区别
老豆腐又被称为是北豆腐,它与豆腐的区别可以从口感质地、制作方法、营养、烹调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1、口感和质地
老豆腐质地更加紧密,内部组织更扎实,肉眼看颜色发黄,不容易碎,口感更紧实,而普通豆腐则细腻滑嫩,颜色洁白,质地更接近豆花,容易碎,口感上有一种入口即化的柔嫩。
2、制作方法有区别
老豆腐即北豆腐,又叫“卤水豆腐”是用卤水作为凝固剂的,卤水中的钙镁离子与大豆蛋白结合发生凝固反应,使豆腐成形。老豆腐在点豆腐成型后,还要用豆腐压豆腐的方法进行压榨,压制30分钟,使豆腐更好排水,以达到质量要求,使豆腐坚挺而有弹性。老豆腐硬度较高,质地较粗糙。
豆腐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南豆腐一种是内酯豆腐。
南豆腐用石膏做凝固剂,也叫“石膏豆腐”。石膏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钙,溶解度低,凝固速度比卤水要慢。
内酯豆腐使用“葡萄糖酸内酯”作凝固剂,也就是“绢豆腐”。葡萄糖酸内酯引发的凝固进行得比较慢,可以把豆浆进行超高温灭菌,加入葡萄糖酸内酯之后,再装盒密封。这样的豆腐,保质期就远比另外两种豆腐要长。
这种豆腐嫩豆腐在成型后不需要进行压榨。所以含有较高的水分,口感更细嫩。
3、营养不同
相比老豆腐,豆腐的含水量更高,营养成分的含量则是“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尤其是钙,豆腐跟同样重量的牛奶相当,而北豆腐甚至还要更高一些,内酯豆腐则可以忽略。
豆腐脑和豆花的区别
首先,豆花和豆腐脑都是做豆腐的中间产物,豆腐脑是最先出来的,比较嫩,筷子夹不起来,只能用勺吃。豆腐脑再凝固一点,就是豆花,可以用筷子夹起来吃;豆花放入模具里面压实更加凝固之后就是豆腐了。
相信这样的解释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各位读者很容易从外形和软硬上去区分两者了。
其实,豆花和豆腐脑它们的差别还真不大,只是在制作时的凝固剂不同,简而言之,嫩得一塌糊涂的就是豆腐脑,老而实的就是豆花。
豆花与老豆花
从标题上就能看出区别了,只是南北叫法上的不同,用卤水点的豆腐在没成型之前的豆花就是我们传统认知上的老豆花了,这里的老并不是指时间上的长短,而是指质地上的软硬。
今天的这个问题,老豆腐,豆腐,豆腐脑,豆花,老豆花有什么区别,就回答完了,各位小伙伴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
老豆腐、豆腐、豆腐脑、豆花、老豆花都是用黄豆为原料制作而成。从黄豆变成豆腐或者老豆腐的过程会产生豆腐脑或豆花,下面就从制作过程和食用方法方面介绍一下区别。
先了解一下黄豆到豆腐的制作过程,有了这个认识,其他的就好分辨了。
豆腐制作过程
黄豆用清水泡一个晚上,然后上磨加水,把黄豆先磨成豆浆。然后用一个过滤网兜把豆浆倒进去,把豆渣过滤出来。过滤好的豆浆进锅加热到70°左右,加热后加入卤水搅拌,这个卤水就是一种凝固剂。卤水的原料决定你要的豆腐是嫩豆腐还是老豆腐。
如果需要嫩豆腐,卤水用的是β -葡萄糖酸内脂。
如果需要老豆腐,卤水用的是石膏。
其实老与嫩之间的差异还体现在含水量上。
加入卤水后的豆浆会出现凝固状态,这就是豆花,把豆花放在模具里挤压出水分后得到的就是豆腐。
所以说,把黄豆磨成豆浆,通过加入后加入卤水可以得到豆花,豆花也叫豆腐脑,经过挤压脱水成型既是豆腐。
豆腐与豆花的吃饭
老豆腐紧实不易破,炒菜、炖煮都行;
豆腐多指脱脂豆腐,也就是嫩豆腐,常见的豆腐皮蛋居多;
豆花和豆腐脑是一回事,吃的时候可以加卤,有甜口和咸口之分;
老豆花在四川、重庆那边吃的豆花饭大多是这种。
卤水是盐井中打上来的盐卤,与石膏一样,点在豆浆中都是起到凝固的作用。点进去就会凝起豆花,将豆花用布包起,挤出水,压实,就成了豆腐。水留下的多就嫩,水留下的少就“老”。北方人喜欢“老”豆腐,南方人喜欢嫩豆腐。南北豆腐不是以用什么东西点来区分的,主要是以嫩和“老”来分的,另外在工艺有点不同。
你将醋、酱油掉在豆浆里,一样会凝起豆花来,也好吃。现在工厂生产的豆腐已经没有卤水点的豆腐了!
吃石膏点的豆腐更健康!但卤水点的豆腐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