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对你的爱纯粹吗
我觉得我父母对我的爱不纯粹。觉得自己一直是按照他们规划好的路走。读书的年代考得不好会被各种奚落责备,大学选专业没选他们认为好的专业被念叨了四年,毕业后到私企做事天天被催得去考事业单位,结婚没嫁得让他们如意,也家庭矛盾不断。我曾经有很多次想质问他们:“如果我不够优秀就不配做你们的孩子吗?”
不排除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爱得纯粹,但我觉得很多父母的爱里都藏着私心。
1、让孩子代替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许多父母年青的时候有的梦想没有实现,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少年的你》的中学霸魏莱家境富裕,成绩优良,但是却以校园霸凌的方式害死同学,后来她向陈念求饶是因为害怕上不了清华,因为她复读的缘故,她爸爸已经一年没有和她说话了。所以考清华不是她的意愿,是她夫妻的梦想。最后,造成了家庭悲剧。
在印度电影《傻大闹宝来坞》里,教授的儿子也因为自己无法完成父亲的要求而自杀。
2、把孩子当成攀比的工具
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会让父母骄傲,所以他们攀比孩子的成绩,攀比工作,攀比嫁娶。如果孩子一事无成,会让他们觉得抬不起头来,没有面子,所以一些无法如期毕业的大学生选择流浪,是害怕回去让父母失去面子。
3、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情感寄托
在明星里,朱雨辰的母亲是一朵奇葩,她很爱儿子。每天凌晨4点起来帮儿子熬梨汁,坚持了十多年;儿子在北京工作,她一个人搬到北京陪着;
每天都把食物塞满了儿子的冰箱,拍戏的日子都全程跟着......包括儿子的女朋友她不满意就会生气,以至于她的儿子女儿都大龄未婚。她说:“我没有自我,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因为她单身,所以孩子成了她全部的情感寄托,她的爱是一种自私的爱。
无论父母爱我是否纯粹,我爱父母是纯粹的,感恩他们的抚育与教导。
现实社会中,父母对子女而言,并不仅仅只是纯粹的爱这么简单。作为一个家庭单元的重要维系纽带,父母是一种精神支柱和象征,她们聚拢一大家子的方方面面、消解缓和生活中的各种小摩擦与不和谐,努力让这个大家庭越过越好。所谓“幸福的家庭大致幸福度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版本”,这里面就体现出父母对于家庭幸福走向的影响力和把控力!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父母子女之间也好,爱需要相互的付出和感恩,在为家庭子女付出方面,父母亲做的永远比子女多的多。
哪些细节能看出父母对你深切的爱
看到这个话题我想到了很多。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是一个很笨的人,学习什么简直只能靠死用功才能学会,而且家里是矿区的,很多同龄人直接上技校。初中的时候没考上高中,我说我想再试一次,父母同意了,高中又没考上本科,那会想的上个技校出来回矿上。父母这次坚决不同意,把我硬拉倒补习班,一年之后才考上大学。毕业之后,煤矿不景气,又没有分配。我就去了广西和江苏。出来之后,才发现父母的睿智。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的话,我可能在矿上。根本见不到那些优秀的人和外面的世界。虽然现在我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不尝试,以后怎么给孩子讲故事。
虽然现在离得家里不远,但也没什么时候经常回去见父母。等这个事情做的差不多了,一定要把他们接过来。因为一想到我爸50多了,还在下井,我就会感到我这个儿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