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人类发明了什么可以保鲜
冰箱。
在西方17世纪中期,“冰箱”这个词才进入了美国语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冰的买卖也逐渐发展起来。它渐渐地被旅馆、酒店、医院以及一些有眼光的城市商人用于肉、鱼和黄油的保鲜。内战(1861-1865)之后,冰被用于冷藏货车,同时也进入了民用。 到1880年以前, 已经有半数在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销售的冰箱, 三分之一在波士顿和芝加哥销售的冰箱开始进入家庭使用。同类产品还有冰柜。
制造一台有效率的冰箱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19世纪早期,发明家们关于对冷藏科学至关重要的热物理知识的了解是很浅陋的。在西方人们认为最好的冰箱应该防止冰的融化,而这样一个在当时非常普遍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正是冰的融化起到了制冷作用。早期人们为保存冰而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包括用毯子把冰包起来,使得冰不能发挥它的作用。直到近19世纪末,发明家们才成功地找到有效率的冰箱所需要的隔热和循环的精确平衡。
扩展资料
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电冰箱。最初的电冰箱其电动压缩机和冷藏箱是分离的,后者通常是放在家庭的地窑或贮藏室内,通过管道与电动压缩机连接,后来才合二为一。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冰箱使用的制冷剂大多不安全,如醚、氨、硫酸等,或易燃,或腐蚀性强,或刺激性强等等。后来开始探寻比较安全的制冷剂,结果找到了氟里昂。氟里昂是无毒、无腐蚀、不可燃的氟化合物,很快它就成为各种制冷设备的制冷剂了,一直沿用了50多年。但人们又发现氟里昂对地球大气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于是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更好的制冷剂了。
食物预处理保鲜存放技巧
1.草莓保鲜
即便是刚采摘刚买回来的新鲜草莓,放进冰箱两三天后就会出现一些腐烂发霉的情况,因为草莓的皮实在是太薄了。用乳酸钙溶液浸泡一些时间,就可以起到保鲜的作用,或者在清洗的时候加上一些苹果醋、白醋也可以把草莓表层的保鲜剂去掉,能让它在冰箱里存放时间延长。
2.肉类保鲜技巧
把猪肉、鸡肉、三文鱼等常见肉类直接放进冰箱冷冻,是可以起到保鲜作用,但每次取出都是硬邦邦的,解冻也慢,而且肉质口感也变差了。用密封袋封转肉类以及完全挤掉袋内空气,再封好袋口,最后放入冰箱保存,这样保鲜的时间会更长。

3.防止香蕉变黑
好多人都爱吃香蕉,但是买回来的香蕉放在家里没几天就开始变黑了,是因为它内部的氧化酵素遇到氧气后氧化了,所以变黑。防止变黑的方法也简单,只需要用保鲜纸把香蕉梗包裹好就可以了,可以延长它的保鲜时间。

4.防止茶叶受潮
茶叶一不小心接触到空气就受潮,要避免这个情况发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干净的锅,倒入受潮的茶叶,用慢火将茶叶炒至水汽消失,晒凉后封存起来,茶香也不会有什么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