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怎么处理
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量体温已经成为人们的家常便饭,不管是进超市、商场、公司还是小区都要测量体温,那体温超过37℃就算是发烧吗?我们且来看看。
超过37℃就算发烧吗?
一般,正常腋下体温是36℃到37℃之间,但体温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运动、情绪和所居住的环境。人体维持这么高的温度,是为创造致病微生物不适宜生长环境,降低患上疾病风险。换句话说,体温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病原体微生物入侵。在正常范围内,体温越高,说明身体中免疫细胞越活跃,能及时去除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维持身体健康。也就是说,只要在正常体温范围内,体温越高,人们的免疫力越强。
人们的体温主要以腋窝、直肠和口腔体温为代表,腋窝下体温在36~37℃之间,口腔体温在36.3~37.2℃,直肠体温在36.5~37.7℃。额头体温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气温、头发及汗水,所以准确度低,主要用于无接触式的快速筛查。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下温度是最简单且准确的测温方法。临床上把腋窝下温度37.3℃以上,称为病理性发热。简而言之,腋窝下温度达到37.3℃以上,就说明生病发烧了。发烧也分为四个档次,腋窝下温度37.3~38℃之间是低热,38.1~39℃是中度发热,39.1~41℃是高热体温,41℃以上被称为超高热。一部分人平常腋窝下温度是36℃以下,突然升高到37℃,有必要担心,期间随时关注体温变化即可。
发烧后如何处理?
1、低热
处于低热状态时,说明免疫系统正在清除微生物,这是正常反应,不要盲目降温。期间多喝水,多注意休息,定时关注体温变化。
2、中度发热
当体温升到38.1~39℃时,需密切关注气温变化。体温升到38.5℃以上时,需合理用降温药物,避免体温过高而诱发并发症。
3、高热和超高热
当体温上升到39℃以上时,通过物理降温法已经不能奏效,必须选择正规医院。找出引起高热的原因, 并且针对性用药。另外,反复出现低热情况或体温波动过大,需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
疫情期间需多关注于体温变化,综合所述体温超过37℃,并不算发烧。期间要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的参加户外活动来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避免病毒和细菌入侵。
发烧到底能不能洗澡,你怎么处理的
可以洗澡的。
发烧了,泡个温水浴是很好的,有利于降温。只不过要注意房间温度,不要着凉了,着凉了会加重病情。
物理降温
一般情况下,发烧不超过38℃,可以先不用吃药,采取物理降温。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很多。
1、温水擦拭
比较容易操作的就是用温水擦拭身体,尤其是头、手脚、腋窝等地方。
不建议用冰。因为温差太过剧烈,会造成不好的感受,尤其是对于小孩子。
此外,成年人可以用酒精擦拭身体,便于降温。但是小孩子,一定不要用酒精擦拭!因为酒精可以经皮肤吸收,酒精对小孩子的伤害尤其大!因此,一定不要用酒精擦拭!
2、温水浴
温水浴也是比较好的散热方法。但是要注意做好房间保暖措施,不要再进一步着凉,以免加重病情。洗澡时,可以用浴霸、空调或者电暖气等,做好房间保暖。
3、退热贴
其实退热贴对降温的作用非常有限。不过清凉的感官可以带来一些舒适。用可以用,但是不要寄希望可以有效降温。
4、减衣
发烧时,要适当减少衣物,不要裹着被子寄希望于出汗。那样不利于降温。
对小孩子来说,还容易引起捂热综合征。
药物降温
一般来说,当发烧超过38℃以上,就需要用药退热了。一般常用的药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既有成人的,也有儿童的,可以根据需要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
1、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
2、不要重复吃药,以免引起肝损伤。用药间隔要在4~6小时以上。
3、一天内,用药次数不要超过4次。
4、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能同时服用,间隔也要在4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