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绿道骑行路线地图哪个入口好
天府绿道有很多入口,不同入口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不同。以下是一些入口的特点供参考:
- 桂溪生态公园入口:适合短途骑行,路线长度为15公里,沿途经过桂溪生态公园、中和湿地公园和三圣乡旅游区,补给点和打卡点较为密集。
- 青龙湖入口:
- 顺时针方向骑行:全长25公里,可打卡“天府绿道8弯”,有一段很长的连续弯道,适合喜欢冲坡的骑行爱好者。
- 顺时针方向骑行:全长50公里,沿途经过青龙湖湿地公园、成都玉石湿地公园、“绿道8弯”、三圣乡旅游区、中和湿地公园、桂溪生态公园、锦城湖、交子百业、天府芙蓉园、岩石乐园、萌宠乐园(凤求凰)、茶马古道、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 武侯区入口:靠近市区,交通便利,周边有较多的生活设施和商业区。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骑行计划、体力和喜好选择合适的入口。
如何评价成都1.69万公里天府绿道
觉得有点博眼球,闹眼子。如果真有1.6万公里绿道,那也是些乡间小路,哪个城市沒个上万公里小路、土路?绿道,风景美丽,适宜散步,你走得了1.6万公里?既然用不了1.6万公里,修那么长作甚?就为体现成都之“大?”
我想小编并没我“大成都”的想法,只是把散布于各市区、各景点、各乡村的“绿道”,公里数归纳到一起,以体现成都政府体恤民情,为民办实事的初心。但是,这么一“江山一笼统,井上结窟窿”,反而让人不得要领,然并卵了。
成都正在从粗旷型发展向精致化发展转变。以前看到国外的蓝天白云,森林草地羡慕不已,但成都一出了城区就是脏乱差的典型。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打造,投入清扫环卫的资金也跟上了,成都精致化的绿色环境正不断向外围辐射。可以说成都就像一块绚丽的蜀锦,正在成都平原编织,假以时日,肯定会铺满整个大成都。现在三环、绕城周围的森林、绿道、湿地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好,经常可见老年人、小夫妻带着孩子,遛着小狗在绿道转悠,其乐融融。
当然我觉得成都还可以做得更好,现在的环境都是由政府在打造,老百姓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其实可以鼓励更多人美化自己的小家、小区,这样就可以把每一寸土地都打造得更加精致;另外建的楼房太高太密集,造成交通拥堵,小区各种矛盾突出,人还是要居住得分散,环境才更加美好;还可以鼓励大家到周围的丘陵地区发展,打造立体化的田园都市。
看了这么多评价,骂的人很多,大部分是省内其他地市州的,大部分的观点是集全省之力发展成都了。这点我不同意,成都的GDP是其他地州没法比的,第二大GDP地市州连成都的零头都没有赶上。而省级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也是成都贡献的。成都人民做了这么多的贡献,改善环境,发展民生,回报市民,不对吗?另外,我们看到成都的第三绕城都串联了很多与之接壤的地市州,这叫区域协同发展,正是成都在发挥她的带动作用。最后,弱弱的问一问这些来自其他地市州的冷嘲热讽者们,你们有哪只眼睛看到你们的财政给成都打钱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如何评价成都1.69万公里天府绿道?从“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推进会”获悉,成都全市正在有条不紊的扎实推进天府绿道的建设工作。截止到今年一月底,成都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一百一十九点二五亿元,成都全市已编制多层级规划和方案五十余项,成都全市开工建设绿道一千一百七十八公里,其中社区级五百一十公里、区域级二百一十五公里、城区级四百五十三公里。成都全市建成七百八十五公里,其中社区级三百八十六公里、区域级一百七十八公里、城区级二百二十一公里。
目前,成都基本形成“一轴”规划体系,锦江水生态治理的工作以及样板段建设的工作也在同步推进的过程中。并编制完成九个子规划,包括《水利及水资源规划》《水系连通规划》、《成都市域天府绿道概念规划》《水环境规划》、《天府绿道锦江绿轴规划》、《锦江绿道水环境治理总体规划》(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