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等节日应该如何传承好?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文化民俗该何去何从
感谢悟空邀请。我觉得春节等节日作为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应该能很好的传承下去,因为从国家来说,规定了法定节日假期,从学校的教育来说,也在从娃娃抓起,还有从每个家庭来说,都在言传身教的一代代传承。
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文化文化民俗该何去何从?我觉得还是从三方面来说,首先,国家政府要重视,要加以推广保护;从学校来说,应该多多宣传传统文化民俗,要结合教育;就每个家庭来说, 也要让孩子多了解,多接触传统民俗文化,才能不忘本,才能是民俗文化更好的传承!
谢邀。文化民俗就是民间民众的一种生活文化的统称。是普通民众在生活中的情感、习惯、信仰慢慢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使我们的国家风俗文化变得更加多元。
普遍被我们熟知的风俗文化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少数民族中同样也有很多重要的节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该怎样传承这些文化传统呢?
其实现在有很多的民间组织或者是国际组织,都在尽力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可是还是面临着一些老艺人无接班人,一些老店铺无人打理,一些老手艺无人继承等等情况……
可能在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我们可能已经很少看到那些了,虽然有些有些风俗已经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但是作为我们这一代我觉得应该要传承我们的风俗文化,靠我们这一代的力量来保护老一辈就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
首先得提起咱们得小心脏,不能再像以前不重视,本来属于咱们得端午节都被别人给申请走了。
我们的这需要三方面来共同努力。第一,作为一个日益强盛的国家,国家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弘扬传统民俗,现在的民俗很多都丢失,在逢年过节时宣扬本地的习俗。
例如,每年我们五次祭祖的习俗,在这几次的节日里制定一个法定节假日,让大家能在烦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想念起自己的祖宗。现在除了清明节放假外,也就除夕有时间,其他中元节和寒食节之类都没有明文规定的放假日期。
第二,多举办一些传统文化的活动,在那些重要节日里不如穿上汉服,或者自己心仪朝代的古服饰共同参加节日年会等。我其实一直想在有一天在中秋那天看到各行各业的人都穿着传统服饰,走在大街小巷相互问候,赏月。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时候,也把曾经盛极一时的舞狮子,放花灯,猜灯谜这些活动扩大,让整个社会都参与起来,想想在元宵节,我们的街上都飘着一盏盏红灯笼,灯笼旁都是各色的灯谜,也许《仙剑3》里的偶遇就发生在我们身上,自己也能有一段奇妙的遇见。
第三点,我们自己也可以注重,自己家庭在传统节日来的时候,组织亲戚一起进行传统活动,用一个家族的力量弘扬传统习俗。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传承意义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外国节日的盛行,忘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审美旨趣。在传统节庆里,元宵观灯、中秋赏月、鞭炮迎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就是要竭力渲染和尽力营造合家团圆、普天同庆的精神文化氛围,这是历代先人们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产物。
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1、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龙升天的节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2、清明节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3、重阳节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4、元宵(正月十五)
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