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的意义是什么?多久需要查一次
血、尿、便检查被称为三大常规检查。在普通的身体检查和疾病治疗过程中,三大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之一。但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的检查主要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 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血常规检查能及早发现并诊断是否有无贫血、出血及血液系统疾病等。
其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主要判断是否患有贫血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此外,大面积烧伤、组织缺氧、肿瘤、真红细胞增多症等都可以导致红细胞增高。红细胞减低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
白细胞增高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白细胞减低常见于造血功能障碍、脾功能亢进、大量失血等疾病。
血小板主要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减少主要见于骨髓抑制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二.尿常规
包括尿液性状、生化指标和尿沉渣镜检三大部分。其中,尿液性状检查时,若尿液颜色发红,则为血尿,主要见于泌尿系结石、急性膀胱炎等;若尿液发白,说明含有脂肪或者脓液。酸碱改变说明出现酸碱中毒。生化指标主要包括:尿糖、尿蛋白、尿酮体、尿胆红素等内容。其中尿糖阳性说明糖代谢出现障碍,尿蛋白阳性说明肾脏出现问题。当然,生理性情况要除外。尿沉渣镜检主要检查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主要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坏死。白细胞管型主要见于肾盂肾炎。上皮细胞管型多由于肾小管病变。
三.粪便常规
粪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粪便的理学检查和化学检查。当粪便呈黑色或柏油色时,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肿瘤等疾病;大便呈深褐色时,可见于肠梗阻;大便呈果酱色时,可见于细菌性痢疾。
综上所述,三大常规检查是很常见的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手段。建议每年进行身体检查时,可列入检查项目之中。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血常规可以看血液中各细胞成分(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发现和鉴别一些疾病。比如患者有贫血或者身体内有慢性失血,那么患者的红细胞会减少。如果患者有细菌感染,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增加。
尿常规主要看尿液中的细菌、细胞和蛋白。正常尿液中没有细菌,也没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蛋白。有的时候,患者出现“隐形血尿”,就是尿颜色正常,但是尿常规检查却有红细胞,这表示患者尿液中有血,可能是泌尿系统有炎症,或者是肾炎。
肾病早起,也是微量蛋白尿,肉眼看不出尿液有什么变化,但是一查尿常规就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肾病。
大便常规同样也有这方面的意义,有些人肠胃出血,但是出血量不大,大便颜色看上去没有异常,但是实际上是有出血,这个时候检查粪便常规,就可以看到大便中有没有血。另外大便常规还能查有没有寄生虫卵,如果有虫卵,就需要治疗寄生虫。
通常,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三大常规在每年体检的时候做一次即可。如果是生病住院,都要进行一次检查。如果是感染病人,可能每天或者每三天就要检查一次血常规。根据病情需要,检查频率不一样。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临床上经常要做的三大常规,三大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在无病理情况,三大常规值都处于正常范围,但当患了疾病,或身体受到某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机械的)不良刺激和创伤时,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条件受到破坏,其正常值就会发生变化,下面分别说明。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包括近二十种不同的检查内容,下面重点给大家介绍血常规检测里一些常见的、熟悉的、重要的项目:
血红蛋白,HGB或Hb,男(120-160)g/L ,女(110-150)g/L 。血红蛋白是人体负责运输氧的一种蛋白质,使血液呈现红色的蛋白。血红蛋白增多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如胎儿和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劳动,等等;病理性增多,表明血浆水分丢失,血液浓缩,如脱水,腹泻,大面积烧伤,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等;血红蛋白减少,小于正常值,为贫血,具体程度看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红细胞计数增多,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等脱水血液浓缩导致单位血液里红细胞计数相对增多;红细胞减少常见于,急性和慢性失血,如手术 大出血,溶血,以及造血障碍,等等。
血小板计数,PLT或BPC (100-300)×109/L 。血小板通过释放血管收缩物质、血小板粘聚成团堵塞损伤的血管,粘附和沉积在受损血管所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 聚集成团,形成止血栓,促进止血。血小板降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HIV感染,脾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等,这类病人容易出血。血小板增高常见于,脾切除术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的早期,如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等。
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白细胞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作用。一般来讲,有炎症的时候,白细胞增多。具体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要结合下面两项来分析。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N或GRAN 50%-70%,以及 淋巴细胞百分数 L或LYM 20%-40% 。如果白细胞高提示体内有炎症感染,白细胞计数中性粒比率偏高,说明是细菌感染;如果是淋巴细胞比率偏高,说明是病毒感染,当然,也可能是混合感染。这只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尿常规:
尿颜色,正常为淡黄,红色为血尿,提示急性膀胱炎、泌尿道结石、肿瘤、深黄色尿提示黄疸。
尿酸碱度(PH值),正常为酸性,了解尿酸碱度对诊断某些肾脏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科提供重要依据,
尿比重,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尿崩症。
尿红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肾炎、结核、急性膀胱炎、肿瘤;白细胞增多提示感染。
尿蛋白,阳性提示肾炎、感染、高热、肾结核。
大便常规,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 以及查虫卵等等。
通过检查血、尿、便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三大常规是观察生理、病变的情雨表,也是临床上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
各位亲,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点个赞哦。
推广医学科普,剖析医患关系,讲述医患故事,请大家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麻醉超人钢铁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