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的膨胀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排放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对自然水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若不能有效处理污水,不仅会污染江河湖海、地下水等水体,导致水质恶化、生态失衡,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进而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污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核心手段之一。
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污水处理技术依据其作用原理和去除污染物的种类,主要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
(一)物理法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的不溶解性态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离心分离、气浮等。
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相对密度大于水的悬浮颗粒下沉至容器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方法,在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中,污水缓慢流过池体,较重的泥沙、有机物颗粒等逐渐沉降到池底,形成污泥,上部较为澄清的液体则进入下一处理环节,过滤则是通过多孔介质(如石英砂、活性炭等)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及部分溶解性杂质,使水得到净化,它常用于深度处理阶段,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提高水质,离心分离借助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污水中的不同密度物质分离开来,适用于含有高浓度悬浮物的污水预处理或特定工业废水的处理,气浮法则是通过微气泡的附着,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然后将其撇去,实现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对于去除油脂、蛋白质等轻质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化学法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之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或气体,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氧化还原、离子交换等。
混凝沉淀是在污水中加入混凝剂(如铝盐、铁盐等),使水中的胶体粒子脱稳凝聚成较大的絮状颗粒,再通过沉淀的方式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细微悬浮物、胶体物质以及部分有机污染物,降低污水的浊度和色度,氧化还原是通过氧化剂或还原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易于处理的物质形式,利用氯气、臭氧等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杀菌消毒;而利用亚硫酸盐等还原剂可以处理含铬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将其还原为毒性较低的形态后再进行沉淀分离,离子交换则是借助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污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反应,从而去除水中的特定离子,如硬水处理中用钠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钙、镁离子,软化水质。
(三)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质被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最终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和作用机制,生物处理方法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如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原生动物等)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稳定的物质,常见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活性污泥法是将污水与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充分混合接触,在曝气设备提供的氧气条件下,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然后通过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上清液达标排放,沉淀下来的活性污泥部分回流至曝气池继续发挥作用,剩余部分则进行污泥处理处置,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附着生长在固体表面(如填料、滤料等)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其中的有机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附、降解,从而实现污水净化,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微生物浓度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产量少等优点。
厌氧生物处理则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如甲烷菌、产酸菌等)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和少量细胞物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普通厌氧消化池、厌氧接触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等,厌氧生物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后续好氧处理的负荷,还能产生清洁能源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一定的能源回收价值,但厌氧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一般较差,通常需要进一步结合好氧处理工艺才能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应用
在实际的污水处理工程中,往往不会单独采用某一种污水处理技术,而是根据污水的性质、处理要求和场地条件等因素,将多种技术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应用实例。
(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厨房用水、卫生间用水、洗衣用水等,其特点是水量大、水质相对稳定,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少量的病原体和悬浮物,典型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预处理 + 二级生物处理 + 深度处理”。
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等设施,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块固体杂质(如树枝、塑料袋等)和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如泥沙等),防止其对后续处理设备的损坏和堵塞,通过调节池对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初步调节,使其均匀地进入后续处理单元。
二级生物处理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关键步骤,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等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以 A²/O(厌氧 - 缺氧 - 好氧)工艺为例,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在其中聚磷菌释放磷并将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接着进入缺氧池,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硝酸盐氮和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逸出;最后进入好氧池,在充足氧气供应下,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彻底氧化分解,同时聚磷菌超量吸收磷,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将磷从系统中去除,A²/O 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出水水质较好,能够满足较严格的排放标准。
深度处理阶段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满足特定的回用要求或更高的环保标准,常见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可以作为中水回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景观用水等方面,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压力。
(二)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的成分复杂多样,因工业生产的类型、原料、工艺以及产品不同而差异极大,不同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技术和方法。
以电镀行业废水处理为例,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如铬、镍、铜、锌等)、氰化物以及酸碱等有害物质,针对这种废水的处理工艺通常分为预处理、综合处理和末端治理三个阶段,预处理阶段主要通过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采用化学沉淀法,向废水中投加石灰乳等碱性药剂,使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析出;离子交换树脂则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废水中的特定金属离子,实现金属离子的回收和废水的净化,综合处理阶段主要是对废水中的氰化物进行处理,常用次氯酸钠等氧化剂进行破氰反应,将氰化物氧化分解为无毒物质,末端治理阶段则是进一步对废水进行酸碱中和、絮凝沉淀等处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或符合企业内部回用标准,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电镀废水可以实现重金属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造纸行业废水则以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主,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难降解有机物,对于造纸废水的处理,一般先采用物理法去除其中的纤维、木屑等悬浮物,然后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接着通过好氧生物处理进一步去除有机物,最后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等深度处理方法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造纸废水的有效处理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有助于造纸企业节约水资源和原材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医院污水处理
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药物残留、化学药剂以及放射性物质等特殊污染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医院污水处理通常采用“预消毒 + 一级处理 + 二级处理 + 三级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
预消毒阶段在医院污水产生源头就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采用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对污水进行预消毒,杀死污水中的大部分病原体,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病原体传播的风险,一级处理主要通过格栅、沉淀池等设施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悬浮物,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含量,二级处理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