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诸多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胃炎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深入了解胃炎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胃炎具有重要意义。
胃炎的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细菌能够在胃酸环境中生存并繁殖,它会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约80% - 90%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人 - 人”传播,如共用餐具、接吻等密切接触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如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会给胃部带来巨大的负担,过多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像辣椒、油炸食品等,会刺激胃黏膜,破坏其屏障功能,长期饮酒也容易导致胃炎的发生,酒精能够直接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炎症。
3、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从而引发胃炎,常见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和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当其合成减少时,胃黏膜就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4、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下,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会出现紊乱,这种紊乱会影响胃部的血液循环和消化液分泌,导致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胃炎,一些长期工作压力大的人群,胃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胃炎的症状
1、上腹部疼痛
这是胃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通常位于上腹部剑突下,有时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疼痛的发作时间没有规律,可出现在空腹时、餐后或夜间,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而有的则会感觉剧烈疼痛。
2、恶心、呕吐
患者常常出现恶心的感觉,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呕吐物一般为胃内容物,可能是未消化的食物、酸水或胆汁,恶心和呕吐的出现与胃黏膜的炎症刺激以及胃蠕动功能紊乱有关。
3、食欲不振
由于胃黏膜受损,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看到食物没有胃口,进食量明显减少,长期的食欲不振可能会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
4、反酸、烧心
患者会感觉到胃酸反流到食管,出现反酸的症状,还会伴有胸骨后烧灼感,也就是俗称的“烧心”,这是因为胃酸刺激了食管黏膜引起的。
胃炎的防治
1、预防措施
- 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饮食的清洁卫生,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食物或未经洗净的瓜果蔬菜。
- 戒烟限酒:吸烟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炎的症状,酒精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所以要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
-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 谨慎用药:尽量避免使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果必须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
2、治疗方法
- 一般治疗: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和受凉。
- 药物治疗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需要进行根除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四联疗法,即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疗程一般为10 - 14天。
- 抑酸治疗: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或H₂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药物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害。
- 中医治疗:中医根据胃炎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常见的证型有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等,通过中药方剂的调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胃炎是一种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疾病,了解胃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胃部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积极预防胃炎的发生,如果出现了胃炎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