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叶酸的基本介绍
叶酸,也被称为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因其在绿叶蔬菜中含量丰富而得名,它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以及一个或多个谷氨酸残基组成,这种独特的化学结构赋予了它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从外观上看,叶酸是黄色或橙黄色的晶体或晶状粉末,无臭无味,但其钠盐极易溶于水,叶酸极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被分解,加热至250℃时也会立即分解,在酸性溶液中也容易被破坏。
叶酸的来源与吸收
(一)天然来源
1、食物: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绿色蔬菜如菠菜、莴苣、青菜等是叶酸的重要来源;水果中的草莓、樱桃、香蕉等也含有一定量的叶酸;豆类如黄豆、豆制品等叶酸含量较为丰富;谷物类如大麦、米糠、小麦胚芽等也含有叶酸,动物的肝脏、肾脏以及禽蛋类等食物也含有叶酸。
2、肠道细菌合成:人体肠道内的细菌也能够合成叶酸,但这部分叶酸的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一般仅能提供人体所需叶酸的一小部分。
(二)吸收方式
人体摄入膳食中的叶酸后,需要在肠道中先将多聚谷氨酸形式的叶酸水解为单谷氨酸形式,然后通过肠粘膜的主动运输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单谷氨酸形式的叶酸又被还原为四氢叶酸(THF),THF进一步活化为5,10-亚甲基四氢叶酸(5,10-MTHF),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作用下转化为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形式。
叶酸的生理功能
(一)参与DNA合成
叶酸是合成核酸时所需的辅酶,在细胞分裂和生长过程中,DNA的合成需要大量的叶酸,如果缺乏叶酸,会导致脱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变受阻,进而影响细胞内DNA的合成,使细胞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尤其是对于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的组织,如造血系统、消化道黏膜等影响更为明显。
(二)促进红细胞生成
叶酸与维生素B12共同参与红细胞的生成,在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叶酸参与了DNA的合成,保证红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成熟,当叶酸缺乏时,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表现为贫血、乏力、头晕等症状。
(三)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对于孕妇来说,叶酸尤为重要,在怀孕早期,胚胎的神经管开始迅速发育,此时叶酸的充足供应能够有效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风险,如脊柱裂、无脑儿等严重先天性畸形。
(四)维护神经系统健康
叶酸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维持作用,它可以调节胚胎神经细胞的发育,防止新生婴儿患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症,叶酸还可用于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它作为辅助治疗剂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叶酸的缺乏与补充
(一)缺乏症状
叶酸缺乏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舌炎、舌痛、舌乳头萎缩、口角炎、食欲减退等,孕妇缺乏叶酸还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新生儿体重过轻、早产等问题。
(二)补充建议
不同人群对叶酸的需求量有所不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正常成年人的每日叶酸摄入量为200μg,孕妇和乳母为400μ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指出,居民每日膳食中叶酸的推荐摄入量成年人为400微克/天,孕妇和乳母为550 - 600微克/天。
为了确保叶酸的充足摄入,除了通过日常饮食摄取富含叶酸的食物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备孕女性、老年人等,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叶酸补充剂。
叶酸作为一种对人体至关重要的维生素,虽然人体对其需求量不大,但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注重叶酸的摄入,必要时可通过补充剂进行补充,以确保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