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深圳西部,宝安区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而宝安文化馆则是这颗明珠上的一抹亮丽色彩,它承载着宝安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精神,是宝安人民文化生活的核心场所之一。

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
宝安文化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前身为始建于 1983 年的宝安图书馆旧馆等 “老三馆”,这些建筑在 1997 年 12 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当时是国内最好的县级文化馆之一,自 1990 年起,它们先后建成,成为了过去宝安中心区的文化地标,为 “世界工厂” 的宝安人提供了学习场所和精神食粮,随着时间的推移,设施老化设备落后的问题逐渐凸显,2016 年,宝安区委区政府决定对老城区的图书馆旧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和新安影剧院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建设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建筑,营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举办国际设计竞赛,向全球征集升级改造方案,最终确定了 “古树发新芽” 方案,在原有建筑中嵌入透明体块,赋予新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宝安 20 世纪 90 年代文化印记,实现了 “城市修补与提升”,2022 年,沉寂了 6 年的 “宝安老三馆” 带着崭新的名字 “宝安 1990” 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
建筑特色与空间布局
“宝安 1990” 占地面积 25768 平方米,建筑面积 62601.7 平方米,由宝安图书馆、宝安文化馆、音乐厅组成,地上七层,地下三层,改造后的一大亮点是通过挖掘地下空间,使三馆面积从原先的 25768 平方米变成 62601.7 平方米,文化生活的空间进一步提升,功能也不断优化。
音乐厅原为新安影剧院,改造后一楼为小影厅与音乐厅,将承担剧院演出任务及电影放映,设有 602 个座位,舞台庄严气派,宽敞明亮,填补了宝安区没有专业音乐厅的空白,负一层未来将与地铁 12 号线直接接驳,三馆地下联通,乘坐地铁可达,负二楼和负三楼则为停车场,设有 263 个停车位。
文化活动与服务内容
宝安文化馆作为 “宝安 1990” 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开展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公益性的展览展示等重要任务,馆内设有交流展示厅、培训教室、排练厅、艺术创作室、名人工作室和小剧场等公共空间,融教学培训、交流展示、创作开发、文化服务为一体。
文化馆经常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舞蹈排练、音乐演奏会、戏剧表演、艺术展览等,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居民提供了欣赏高水平艺术作品的机会,还开设了多种艺术培训课程,包括绘画、书法、舞蹈、声乐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学习需求,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文化传承与创新
宝安文化馆在传承和弘扬宝安本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深入挖掘宝安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展示宝安的传统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宝安的文化底蕴,在 “非遗之美——宝安民俗记忆展” 中,展示了宝安的传统技艺和民俗风情,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宝安文化馆也积极创新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出线上展览、线上教学等活动,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提高了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 “5·18 国际博物馆日” 宝安区系列活动中,除了线下的主会场和分会场活动外,还提供线上云展览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够随时随地欣赏到宝安的文化魅力。
社会影响与意义
宝安文化馆的存在对于宝安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文化馆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娱乐的场所,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宝安文化馆还为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人才,为宝安的文化艺术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馆也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宝安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宝安的文化影响力。
宝安文化馆作为宝安文化的汇聚地和传承者,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多样的功能服务、精彩的文化活动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成为宝安区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和学习平台,更为宝安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推动宝安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持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必将在未来续写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