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几乎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曾经历过,它犹如身体内部发出的“求救信号”,提示着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可能出现了问题,腹痛的原因纷繁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因此正确认识腹痛、及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从医学角度来看,引起腹痛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腹部脏器疾病和腹外脏器疾病两大类,腹部脏器疾病包括炎症,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阑尾炎等;穿孔,像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道穿孔等;阻塞或扭转,例如肠梗阻、肠扭转;破裂,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血管病变,如肠系膜动脉栓塞、脾梗死等,还有腹主动脉瘤、门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腹外脏器疾病则有胸部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大叶性肺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因神经反射作用引起上腹部疼痛;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卟啉病等也可能引发腹痛;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食物中毒等同样不能忽视。
不同原因导致的腹痛,其疼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症状以及发作特点都有所不同,急性胃炎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或胀痛,多在进食后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且疼痛无明显的规律性;而阑尾炎的典型疼痛则起始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会移位并局限于右下腹,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特点,患者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表现,麦氏点(阑尾体表投影点)可有压痛和反跳痛,再如,肠梗阻引起的腹痛通常为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可听到肠鸣音亢进等。
当出现腹痛时,正确的应对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要保持冷静,尽量详细回忆腹痛发生的时间、诱因、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症状等信息,这有助于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病因,如果是轻微腹痛且短时间内自行缓解,可能是饮食不当、腹部着凉等非疾病因素引起,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适当休息,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等,但若腹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尤其是伴有剧烈疼痛、发热、呕吐、腹泻、便血、尿血、头晕、心慌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以免耽误病情诊断。
在就医途中,尽量保持舒适体位,如半卧位等,以减轻腹部肌肉紧张和疼痛,到达医院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CT 等,以便明确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腹痛的具体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如炎症性疾病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穿孔性疾病可能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梗阻性疾病则可能需要解除梗阻等治疗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腹痛的发生也十分重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关键之一,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要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避免腹部受凉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或痉挛引起腹痛,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腹痛的出现几率。
腹痛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身体信号,了解腹痛的常见原因、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以及做好日常预防工作,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腹痛时更加从容淡定,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一旦出现不明原因或严重的腹痛,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是最明智的选择,切不可掉以轻心,让腹痛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通过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行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守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腹痛带来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