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无声的健康“杀手”及其全面应对策略

03u百科知识网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高血压这一“沉默的健康杀手”正悄然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它宛如一颗隐匿于身体内部的定时炸弹,虽无声无息,却可能在某一时刻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如心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等,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深入了解高血压的本质、危害、成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测量的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正常血压范围的界定为收缩压 90 - 139mmHg,舒张压 60 - 89mmHg,当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时,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血管壁承受的压力也显著增大,这会对全身的血管系统造成慢性损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管壁会增厚、变硬、弹性下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种血管病变不仅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还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导致心肌肥厚、心腔扩大等心脏结构的改变,进而引发心力衰竭,高血压也是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或者因血管狭窄、血栓形成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损伤,留下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同样不容忽视,肾小球在长期高压灌注下会发生硬化、滤过功能减退,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发展为尿毒症,需要进行透析或肾脏移植治疗。

高血压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从遗传因素来看,研究表明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其亲属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可能与遗传基因的变异有关,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会导致体内血压调节机制的紊乱,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的功能,该系统在调节人体血压、水盐平衡和心血管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 RAAS 系统的活性异常升高时,会促使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除了遗传因素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高盐饮食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摄入过多的食盐会导致体内钠离子增多,引起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但许多人的日常饮食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长期大量饮酒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酒精可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还能影响肾脏对钠的排泄,从而间接导致血压升高,过量饮酒还会干扰体内的激素平衡,进一步加重血压调控的紊乱,长期的高压力状态、缺乏运动、肥胖、吸烟等因素也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精神压力过大时,人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下,血管内皮功能会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身体代谢率下降,肥胖者往往伴有胰岛素抵抗,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钠离子潴留增加,血管张力升高,血压也随之上升,吸烟则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同时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还会刺激心脏和血管,引起血压波动。

鉴于高血压的严重危害和复杂的病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基础,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以及存在高血压风险的人群,合理膳食是关键,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5 克以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钾离子有助于促进钠的排泄,对抗钠升高血压的作用,应控制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如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戒烟限酒必不可少,吸烟者应尽快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一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 14 克纯酒精),女性则应更少,再次,适量运动对于控制血压和维持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不容忽视,学会通过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间应达到 7 - 8 小时,有利于维持血压的稳定。

对于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五大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血容量而降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输出量和血管阻力;CCB 类药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能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ACEI 类药物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阻断 RASS 系统的激活;ARB 类药物如缬沙坦、氯沙坦等,则是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降压作用,这五类药物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血压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或联合用药方案,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物,以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通常,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更为严格,收缩压需控制在 130mmHg 以下,舒张压控制在 80mmHg 以下,定期监测血压对于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患者应在家中自备血压计,按照正确的测量方法,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测量结果,在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外,高血压患者还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与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能需要进行头颅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评估脑部血管的情况。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但其可防可治,通过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措施,人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长寿的人生,全社会都应加强对高血压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