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扭伤的处理:全面指南与科学应对策略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关节扭伤的常见原因
  2. 关节扭伤的症状表现
  3. 紧急处理措施(RICE 原则)
  4. 不同关节扭伤的特殊处理
  5. 康复与预防

关节扭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无论是运动时不慎、意外跌倒还是日常活动中的不当姿势,都可能导致关节扭伤的发生,虽然大多数关节扭伤属于轻微损伤,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如慢性疼痛、关节不稳定甚至永久性损伤,掌握科学的关节扭伤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关节扭伤的常见原因

1、运动损伤

在体育运动中,如篮球、足球、跑步等,因突然变向、急停、跳跃落地不稳等情况,使关节承受过大压力或扭曲力,极易造成关节扭伤,例如篮球运动员在快速奔跑中突然变向,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扭转状态,就可能导致膝关节扭伤。

2、意外跌倒

平地滑倒、上下楼梯踩空或从高处跌落时,身体失去平衡,为了保持平衡会做出反射性动作,此时关节可能超出正常活动范围而发生扭伤,比如老年人由于反应迟缓、身体机能下降,在日常行走中容易因地面湿滑而跌倒,导致腕关节、髋关节等部位扭伤。

3、过度使用

长时间重复进行某一特定动作或保持不良姿势,关节长期处于疲劳和紧张状态,也会增加关节扭伤的风险,例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打字,手腕关节反复活动,若不注意适当休息和调整姿势,可能引发腕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的症状表现

1、疼痛

扭伤后关节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程度与扭伤的严重程度相关,轻度扭伤时,疼痛相对较轻,在关节活动时加重;重度扭伤则疼痛剧烈,甚至无法忍受,即使静止状态下也持续疼痛。

2、肿胀

由于局部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周围组织液渗出,从而引起肿胀,肿胀一般在扭伤后数小时内逐渐明显,严重时可使关节外形改变,皮肤发亮、紧绷。

3、活动受限

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受到影响,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难以完成正常的屈伸、旋转等动作,这是由于疼痛刺激肌肉痉挛以及关节内部结构损伤所致,例如踝关节扭伤后,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上下楼梯困难。

4、局部青紫瘀斑

如果扭伤导致皮下血管破裂出血较多,血液淤积在皮下组织,会在局部形成青紫瘀斑,一般在扭伤后的 1 - 2 天开始显现。

紧急处理措施(RICE 原则)

1、休息(Rest)

一旦发生关节扭伤,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避免受伤关节继续受力和运动,让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减轻受伤肢体的负重,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例如踝关节扭伤后,尽量避免站立和行走,坐下休息并抬高患肢。

2、冰敷(Ice)

在扭伤后的 72 小时内,冰敷是关键步骤,冰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缓解肿胀和疼痛,可用冰袋、冷毛巾或冰镇的饮料瓶等包裹在毛巾内,每次冰敷 15 - 20 分钟,每隔 2 - 3 小时重复一次,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

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关节进行适度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和肿胀,提供一定的支撑和稳定性,包扎时要注意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缠绕,力度适中,以不影响末梢血液循环为宜,若包扎后出现肢体麻木、发凉或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解开绷带重新包扎。

4、抬高患肢(Elevation)

将受伤的关节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可在患肢下方垫上枕头或被子等物品,使患肢处于舒适且合适的高度,例如下肢关节扭伤时,可躺在床上将腿垫高;如果是上肢关节扭伤,可将手臂用三角巾悬挂在胸前,保持高于心脏位置。

不同关节扭伤的特殊处理

1、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最为常见,除了遵循 RICE 原则外,还需注意观察足部的感觉和运动情况,若怀疑有骨折或韧带撕裂等严重损伤,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在恢复期间,可佩戴护踝支具提供额外支撑,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如脚趾的屈伸活动、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练习等,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要避免过早负重和剧烈运动。

2、腕关节扭伤

对于腕关节扭伤,首先要固定受伤的手腕,避免手腕过度活动,可以使用石膏托或支具将手腕固定在功能位,手指应保持适当的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在症状缓解后,逐渐进行手腕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如握拳、伸展手指、转动手腕等动作,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二次损伤。

3、膝关节扭伤

膝关节扭伤相对较为复杂和严重,若出现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明显或关节不稳定等症状,应高度怀疑有半月板损伤、韧带断裂等严重情况,此时需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诊断,在治疗初期,可能需要使用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后期根据损伤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股四头肌力量训练、膝关节屈伸练习等,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康复与预防

1、康复训练

关节扭伤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疼痛和肿胀基本消退后,即可开始进行康复锻炼,早期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关节的被动活动和主动肌肉收缩练习,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随着关节功能的逐渐恢复,可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平衡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康复训练应持续进行数周甚至数月,直至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例如踝关节扭伤后,从简单的脚踝环绕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单腿站立平衡练习、踮脚尖行走等功能性训练。

2、预防措施

- 运动前准备

在参加运动或体力活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至关重要,通过全身热身运动,如快走、动态拉伸等,可以使身体各部位的关节、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预热和拉伸,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降低扭伤的风险,例如在进行篮球运动前,先进行 10 - 15 分钟的慢跑,然后进行全身的动态拉伸,包括转腰、弓步压腿、手腕脚踝关节活动等。

- 加强关节稳定性训练

平时注重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减少扭伤的发生,针对不同的关节,可采用不同的力量训练方法,如对于膝关节,可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肌肉的力量训练,如静蹲练习、腿弯举练习等;对于肩关节,可进行肩部的外展、前屈、后伸等方向的抗阻训练,定期进行这些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

- 选择合适的装备和场地

在进行运动或活动时,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场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关节扭伤,运动鞋应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支撑性和稳定性,能够为足部提供足够的保护和支撑,运动场地应平整、无障碍物,避免在湿滑、崎岖或有坑洼的场地进行运动,例如在选择篮球鞋时,要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室内木地板、室外水泥地等)选择合适鞋底材质和花纹的鞋子;在进行户外运动时,尽量选择正规的运动场地。

- 注意身体姿势和动作规范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和正确的动作规范对于预防关节扭伤非常重要,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低头玩手机等;在进行体力劳动或运动时,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和方法,避免因动作不当而造成关节扭伤,例如在进行搬运重物时,要先蹲下挺直腰背,利用腿部力量起身,而不是直接弯腰搬起。

关节扭伤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从紧急处理到康复训练再到预防措施,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正确处理关节扭伤,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