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拳击可以天天加练卧推可以每天练习吗
对拳击手来说,卧推只是辅助训练科目,并不刻意追求过大重量,只要能够推举起自身体重1.5倍的重量,这个力量水平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过分追求极限力量的提高,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体重增加,并降低速度和灵活性,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对拳击手来说得不偿失。
所以说,一般只有身体较薄弱,需要恶补力量短板的选手才可能会采用较大重量的卧推训练,而力量已经达标的拳手,则会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其他训练科目上,即使进行卧推训练,往往也会采用较小重量、较快频率的半程推,而且每组的极限完成次数至少也要保证在15次以上。拳击手不是大力士,拳击的竞技要求是快速精准地打击对手,比起绝对力量,他们的体能训练更偏重于爆发力和耐力。
天天锻炼的,比如卧推应该练多少组
杠铃比哑铃难练许多,换上杠铃你能举哑铃重量的90%就算很好了,因为杠铃训练需要技术。我也是一个业余举重运动员,我光练技术就练了3年,别说你没练过了。
你还是先踏实的练几年技术,别想着冲强度。否则很容易受伤的 。
如果练肌肉的话你就三十公斤12~14个一组做7组,再加到40公斤8个~10个做7组。
我们教练就这么让我们练的,我们教练说练肌肉只有8~14个一组,且不间断的一口气完成是最有效的。
如果你完不成的话,你就做组数,比如50公斤你做不动8个那你就做5个,做12组,这样效果也差不多。
为什么窄距卧推锻炼肱三头肌感觉不好,怎么才能让三头正确发力
窄距卧推,实际上就是缩短了双手握距,这时候肱三头肌受力就会更多。
即便是正常握距的卧推,还是会练到肱三头肌,只不过窄距卧推效果更好一些。
那么为什么你在训练窄距卧推时,肱三头肌感觉并不好呢?
下面就这个问题我来详细分析一下。
1.杠铃卧推的三种握距方式
正常的卧推握距:需要大于肩宽,以杠铃滚花为参照物,不超过杠铃滚花。
(正常握距)
如果肩膀比较宽,可以将双手的小拇指贴在滚花的位置上,或者略微超过滚花,都是可以的。
(宽距卧推)
如果握距放得过宽,快要到杠铃片位置,那就是宽距卧推,这样对胸部外侧刺激更大,但同时肩部压力也跟着加大。
(窄距卧推)
如果握距放得过窄,此时小于肩宽,此时就是窄距卧推。这样对胸部内侧和肱三头肌受力更多。
2.窄距卧推的操作
屈腿坐下,然后躺下,双手握于杠铃中间。
收腹挺胸,向上推起杠铃,然后屈臂下放杠铃至最底部。
然后再向上推起杠铃,直到完全锁定杠铃时停止,接着再重复动作。
(双手握距过窄)
注意:双手握距不能过窄,以杠铃光滑面位参照,不能越过光滑面。需要保证左右两边的握距一致,不能出现杠铃偏向问题。同时杠铃使用重量需要比正常握距重量减少一半,甚至更少。需要将杠铃下放至胸部,然后再向上推起杠铃,这样才有效果。
3.窄距卧推对肱三头肌的刺激
(底部要做到杠铃贴于胸部)
实际上,即便你不做窄距卧推,只要你屈臂下放杠铃,肯定会练到肱三头肌。
因为本身杠铃卧推就不是孤立动作,它需要胸部、肩部和手臂同时协同发力。
而窄距卧推,只是缩短了双手距离,这样受力点将集中于胸肌内侧和肱三头肌。
如果肱三头肌感觉不好,要么是你的双手位置不对,要么是没有下放到胸部位置,还有背部没有稳定。但是无论你怎么练,肱三头肌肯定会有受力,而且会提前力竭,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除非你的重量太低,幅度不够。
如果真的想让肱三头肌产生最大化的力竭效果,双手握距要达到最窄位置,基本上要将双手靠近聚拢,这样孤立效果最好,但是杠铃晃动会很厉害,并不容易练好。
4.建议动作
如果真的想通过复合动作来练肱三头肌,倒不如去做钻石俯卧撑,它对肱三头肌效果远远超过了卧推,而且动作难度还比较高。
具体做法:
(钻石俯卧撑)
屈膝下蹲之后,将双手撑于地面,同时将双手靠拢,然后后伸腿部。
腰背挺直,收腹挺胸,开始屈臂下压,直到胸部完全贴于手背时停止,然后再起身回位重复动作。
(错误动作:没有做到最低位置)
注意: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贴合,双手放于胸部正下方,需要保证腰背挺直,双腿伸直,同时还要在底部做到胸部贴于手背,没有做到最底部位置,都是不标准动作。
建议做4组*8次,动作底部不需要停留,但是一定要做到最低位,这样对肱三头肌刺激效果最好。
总结:
杠铃卧推通常有三种握距:正常握距大于肩宽,不超过杠铃滚花。如果双手握距超过杠铃滚花位置,而且快要贴住杠铃片时,这就是宽距卧推。如果双手握距小于肩宽,这就是窄距卧推。
窄距卧推对肱三头肌和胸肌内侧受力更多,双手握距不能越过光滑面,如果放得过窄,杠铃会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偏向问题。同时窄距卧推的使用重量很低,只能为正常握距的一半重量,需要每次做到杠铃贴于胸部才算标准。
最好还是去做钻石俯卧撑,将双手食指和大拇指贴合,放于胸部正下方,这个间距最小,同时刺激最大。底部做到胸部贴于手背即可。建议做4组*8次,基本能够达到力竭效果,肱三头肌刺激会更大一些。
想要了解更多健身内容,请关注“悠米爱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