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氧气运输、能量代谢以及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铁会导致贫血,使人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诸多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了解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并合理摄入,对于预防和改善缺铁状况意义非凡。

动物肝脏堪称补铁的“明星食物”,像猪肝、鸡肝等都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这种类型的铁生物利用率极高,人体对其吸收率可高达 20% - 30%,远高于非血红素铁,以猪肝为例,每 100 克猪肝中含铁量可达 22.6 毫克,猪肝除了补铁外,还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B 族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十分全面,不过,由于动物肝脏胆固醇含量较高,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应适量食用,每周 1 - 2 次,每次 50 克左右为宜,烹饪时可采用清蒸、水煮等方式,避免高温油炸,以减少营养损失。
红肉也是优质的补铁来源,如牛肉、猪肉、羊肉等,它们含有的血红素铁能被人体快速吸收利用,其中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每 100 克瘦牛肉含铁约 2.8 毫克,而且牛肉肉质鲜嫩,做法多样,可炖煮、煎炒或制成肉馅,猪肉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每 100 克瘦猪肉含铁约 1.6 毫克,其富含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接近,易于消化吸收,无论是炒菜还是煲汤,都能为餐桌增添美味与营养,羊肉性温,冬季食用尤为合适,每 100 克羊肉含铁约 2.8 毫克,炖煮羊肉汤不仅暖胃驱寒,还能补充一定量的铁元素,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红肉普遍脂肪含量不低,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肥胖风险,建议每天摄入量控制在 75 - 100 克之间,优先选择瘦肉部分食用。
鱼类中的三文鱼、沙丁鱼等也是补铁的好选择,三文鱼肉质鲜嫩,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每 100 克三文鱼含铁约 0.9 毫克,其所含的铁属于血红素铁与非血红素铁的结合形式,吸收率处于中等水平,沙丁鱼虽个头小,但营养丰富,每 100 克沙丁鱼肉含铁约 1.3 毫克,且钙、磷等矿物质含量也较高,经常食用鱼类不仅能补铁,对心血管健康也有益处,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可将三文鱼烤制或做成生鱼片,沙丁鱼则可以油炸或制成罐头食用,方便快捷,不过,要注意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鱼类产品,以确保食品安全。
豆类及其制品在植物性食物中含铁量较为突出,例如黄豆,每 100 克干黄豆含铁约 11 毫克,但其中含有的植酸、草酸等抗营养因子会抑制铁的吸收,生物利用率相对较低,仅约为 5% - 12%,不过,经过加工处理后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植酸含量大幅降低,铁的吸收率有所提高,豆腐口感软嫩,富含蛋白质和钙质,每 100 克豆腐含铁约 1.4 毫克,可凉拌、炖煮或红烧,豆浆则是老少皆宜的饮品,每 100 毫升豆浆含铁约 0.4 毫克,早餐喝一杯豆浆搭配全麦面包,既补充营养又有助于补铁,黑豆、绿豆等杂豆也是不错的补铁食材,它们可以煮粥、炖汤或磨成粉制作各类面食,丰富饮食的同时为身体提供一定量的铁元素。
绿叶蔬菜也是日常补铁的重要途径,像菠菜、苋菜、荠菜等都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每 100 克菠菜含铁约 2.9 毫克,尽管蔬菜中的铁多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搭配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一起食用,能够显著提高铁的吸收率,将菠菜与柠檬汁、橙子等水果榨汁后一同饮用,或者在做菠菜菜肴时加入一些青椒、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进行搭配,苋菜的含铁量也不低,每 100 克苋菜含铁约 3.4 毫克,其质地柔软,口感清爽,可清炒、做汤或凉拌,荠菜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道,每 100 克荠菜含铁约 2.9 毫克,春季采摘荠菜包饺子或煮鸡蛋汤,是兼具美味与营养的传统吃法。
虽然这些食物都是补铁的良好来源,但要维持身体正常的铁水平和良好的健康状况,还需注意饮食的均衡搭配和多样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的患者等,可能需要额外补充铁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补铁,以确保身体获得充足的铁元素,保持活力充沛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