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关节扭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损伤,无论是运动爱好者在激烈活动中,还是普通人在日常行走、劳作时,都有可能遭遇关节扭伤的困扰,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即时的疼痛和不适,若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将对关节扭伤进行深入剖析,涵盖其定义、常见原因、损伤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大家全面了解这一损伤,从而更好地应对和预防。
关节扭伤的定义
关节扭伤是指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因过度拉伸或扭曲而造成的损伤,关节是骨骼与骨骼之间的连接结构,而韧带则如同坚韧的绳索,将相邻的骨头紧密相连,为关节提供稳定性;肌腱则是连接肌肉与骨骼的重要组织,协助肌肉带动关节运动,当这些软组织受到超出其正常活动范围的外力作用时,就可能发生扭伤。
常见原因
1、运动因素
- 运动中的错误动作是导致关节扭伤的常见原因之一,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起跳落地时,如果脚的着地姿势不正确,重心偏移,就可能使踝关节发生扭伤,尤其是在高速运动过程中,身体突然失去平衡,为了保持平衡而做出的不规范动作,极易对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造成过度牵拉。
- 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也会增加关节扭伤的风险,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尚未充分预热和伸展,其灵活性和弹性较差,此时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就容易引发扭伤。
2、外力作用
- 意外摔倒是日常生活中关节扭伤的常见外力因素,比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反应迟钝等原因,在行走时可能因地面湿滑、障碍物绊倒等而摔倒,进而导致手腕、髋关节、膝关节等部位扭伤。
- 交通事故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关节扭伤甚至骨折,在车祸中,身体受到剧烈的撞击和扭曲,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能会遭受巨大损伤,如膝关节、肩关节等重要关节的韧带撕裂等情况较为常见。
3、职业因素
- 一些特定职业人群由于长期重复性的动作或不良的工作姿势,也容易发生关节扭伤,建筑工人经常需要搬运重物,在弯腰提重物的过程中,如果用力不当或姿势错误,很容易损伤腰部关节;长时间使用电脑办公的人,由于手腕长时间处于固定姿势,频繁敲击键盘和移动鼠标,也可能引发手腕关节的慢性劳损和扭伤。
损伤机制
当关节受到外力作用时,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腱,这些软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抗拉伸能力,但在外力超过其承受范围时,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轻度的扭伤可能只是韧带或肌腱的部分纤维撕裂,而重度扭伤则可能导致韧带完全断裂或肌腱撕裂,关节囊也可能在扭伤过程中受到损伤,关节囊内滑膜组织充血、水肿,产生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疼痛和关节功能受限,关节周围的肌肉在保护性收缩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痉挛和疼痛,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
症状表现
1、疼痛
- 疼痛是关节扭伤最突出的症状,通常在受伤瞬间就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疼痛的程度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轻度扭伤时,疼痛较为轻微,可能在活动关节时才会加重;而重度扭伤时,疼痛会非常剧烈,即使静止不动也会持续存在,并且可能向周围组织放射,踝关节扭伤后,疼痛可能会放射至小腿甚至足底。
2、肿胀
- 扭伤后,关节局部会出现肿胀现象,这是由于损伤导致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液渗出所致,肿胀的程度和范围因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异,轻度扭伤可能只有轻微的肿胀,皮肤表面略显隆起;而重度扭伤时,肿胀会非常明显,关节周围皮肤紧绷发亮,甚至可能出现水疱。
3、活动受限
- 由于疼痛和肿胀的影响,关节的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受伤者难以正常完成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活动时疼痛加剧,膝关节扭伤后,行走会变得困难,上下楼梯时尤为明显;肩关节扭伤可能会影响手臂的抬起和外展动作。
4、局部瘀斑
- 在扭伤后的一段时间内,关节局部可能会出现瘀斑,这是因为损伤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出至皮下组织所致,瘀斑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初期呈鲜红色或紫红色,逐渐变为青紫色,最后变为黄褐色并逐渐消退。
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
-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受伤经过,包括受伤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时的体位和动作等,了解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非常重要,如果是在运动中扭伤,医生会询问运动的项目、当时的动作以及是否听到异常响声等。
2、体格检查
- 全面的体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医生会对受伤关节进行视诊,观察关节是否有肿胀、畸形、皮肤瘀斑等情况;然后进行触诊,检查关节周围压痛的部位、程度以及有无波动感等;接着进行关节活动度检查,评估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活动范围和疼痛情况,对于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医生会让其主动背伸、跖屈、内翻、外翻踝关节,以判断损伤的程度和具体受损的组织。
3、影像学检查
- X 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骨折的情况,虽然它不能直接显示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损伤,但可以发现骨折线、关节脱位等骨性结构的异常,对于怀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关节扭伤患者,X 线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目前诊断关节软组织损伤最有效的影像学手段之一,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韧带、肌腱、软骨、半月板等软组织的结构变化和损伤情况,对于判断韧带撕裂的程度、肌腱断裂的位置以及软骨损伤的范围等具有重要价值,膝关节 MRI 可以准确发现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等的损伤情况。
- 超声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它具有无创、便捷、实时动态观察等优点,超声可以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层次结构、回声特点以及血流信号等信息,对于诊断肌腱损伤、滑膜积液等有一定的帮助。
治疗原则
1、休息
- 一旦发生关节扭伤,首先要让受伤的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休息的方式根据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定,踝关节扭伤后,应尽量减少站立和行走的时间,可借助拐杖或其他辅助器具来减轻受伤关节的负重;对于上肢关节扭伤,要避免提重物和使用受伤的手臂进行剧烈运动。
2、冰敷
- 在受伤后的 72 小时内,应及时进行冰敷,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一般每次冰敷 15 - 20 分钟,每天可进行 3 - 4 次,可以使用冰袋、冷毛巾或冰镇饮料等作为冰敷材料,注意不要让冰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在冰敷过程中,如果皮肤出现苍白、麻木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冰敷。
3、加压包扎
- 对受伤关节进行加压包扎可以起到固定和压迫止血的作用,使用弹性绷带或纱布对关节进行适度的包扎,包扎的松紧度要适中,既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达不到加压的效果,加压包扎应在冰敷之后进行,包扎完成后要注意观察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手指或脚趾出现发紫、麻木等症状,应立即松开绷带重新包扎。
4、抬高患肢
- 抬高患肢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将受伤的肢体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可在患肢下方垫上枕头或被子等物品,踝关节扭伤后,可将下肢垫高 15 - 20 厘米左右,抬高患肢时应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导致肢体受压或血液循环不畅。
5、药物治疗
-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这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合成,减轻组织的充血和水肿,从而起到镇痛和消炎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NSAIDs 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长期服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中枢性镇痛药物或局部注射麻醉药物来缓解疼痛。
6、康复治疗
- 在急性期过后,适时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两部分,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按摩、针灸、理疗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软化瘢痕组织,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理疗方法可以穿透皮肤深层组织,促进组织修复;按摩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营养供应,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