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日八达岭长城概况
10月2日“十一”假期首日,晴空万里,雄伟的八达岭长城在群山间起伏,前来登城观光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记者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特区办事处获悉,当天,1.7万多名游客登上八达岭长城,一览祖国山河大好风光。
游客在八达岭长城游览(北京市延庆区提供)
在长城景区的主要道路上,串红、菊花、孔雀草等品类的盆栽在精心布置下,形成了“孔雀”“骆驼”“大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景观,吸引了游客驻足拍照。在景区工作人员引导下,游客们有序排队登城,景区内秩序井然。
据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根据相关要求,八达岭长城景区控制单日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佳承载量的75%,即每日最佳接待量为48750人次,同时景区开放时间也做了相应调整,开放范围为北十二楼至南七楼。
“十一”期间,八达岭夜长城景观将连续7天开放。皓月当空,雄伟的八达岭长城在山巅腾跃,游客可趁着夜色登城览胜,别具一番滋味。
“现在秋高气爽,爬长城特别舒服。”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先生表示,虽然假期出游游客多,但长城上并没有过去“人山人海、寸步难行”的感觉,参观舒适度提升了。
游客排队等待进入景区(北京市延庆区提供)
假日期间,八达岭长城景区实行严格的防疫措施。在客流密集地,景区加派工作人员,增设服务岗亭,为游客提供免费咨询、秩序维护等服务。游客须通过实名制网络预约购票,进入景区时须向工作人员出示健康码,佩戴好口罩,做好相关体温检测后才可登城。
“十一期间,我们还特别设立了应急处置工作组,统筹推进各项防疫工作,一旦出现密度过大、人员聚集较多情况,及时进行疏导,确保景区交通秩序安全有序。”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八达岭长城的历史介绍简短
1.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长城之一。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
2.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回忆。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