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的治疗与护理:全面守护生命健康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烧伤的评估与诊断
  2. 烧伤的院前急救与早期处理
  3. 烧伤的药物治疗
  4. 烧伤护理要点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可能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等多种因素引发,其治疗与护理过程复杂且关键,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情况,本文将详细阐述烧伤的治疗与护理要点,为相关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提供全面的指导。

烧伤的评估与诊断

在治疗与护理的初始阶段,准确评估烧伤的深度、面积和部位至关重要。

(一)烧伤深度判断

1、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有烧灼感,无水疱形成,一般在 3 - 7 天内可自行愈合,不留瘢痕。

2、浅Ⅱ度烧伤:累及表皮全层及真皮浅层,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会露出红润潮湿的创面,伴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经适当处理,约 2 周可愈合,一般不留瘢痕,但可能有色素沉着。

3、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水疱较小或无水疱,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若未发生感染,约 3 - 4 周愈合,常遗留瘢痕增生。

4、Ⅲ度烧伤:全层皮肤受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深层次组织,创面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触之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或发凉,感觉消失,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等全身症状,需进行皮肤移植才能修复,愈合后遗留明显瘢痕或畸形。

(二)烧伤面积估算

常用九分法和手掌法来估算烧伤面积,九分法中,成人体表头颈部占体表面积的 9%,一侧上肢、躯干前后各占 18%,一侧下肢占 27%,儿童因头部相对较大、下肢相对较小,计算方式略有不同,手掌法即患者本人五指并拢时手掌的面积为其体表面积的 1%,可用于小面积烧伤或辅助九分法进行估算,准确的面积计算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烧伤的院前急救与早期处理

在患者送达医院前,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一)现场急救原则

1、迅速脱离热源: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进一步损伤,火焰烧伤应尽快扑灭火焰,热液烫伤应立即脱去被浸湿的衣物等,但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创面,避免强行撕扯衣物导致水疱破裂或加重皮肤损伤。

2、保护创面:用清洁的纱布、毛巾或无菌敷料覆盖创面,防止外界污染和再次损伤,不要在创面上涂抹酱油、牙膏、盐等物质,这些做法不仅不能缓解疼痛,还可能导致创面感染,影响后续治疗。

3、冷疗降温:对于中小面积烧伤,尤其是Ⅱ度烧伤,可采用冷疗的方法减轻疼痛和热力损伤,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创面 15 - 30 分钟,水温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一般为 15 - 25°C,但对于大面积烧伤或特殊部位烧伤(如面部、呼吸部位等),应谨慎使用冷疗,以免引起体温过低或其他并发症。

(二)入院后的早期处理

1、建立静脉通道:对于严重烧伤患者,由于体液大量渗出,易发生休克,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复苏,一般先输入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等晶体溶液,根据患者的烧伤面积、体重等因素计算补液量,常用的公式为:伤后第一个 24 小时,每 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重补充胶体和电解质溶液共 2 ml(小儿为 2.5 ml),另加基础水分 2000 ml(小儿按年龄、体重调整),其中晶体和胶体的比例一般为 2:1。

2、创面处理: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对创面进行清创处理,剪除水疱皮和坏死组织,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的创面清洗溶液冲洗创面,去除异物和污染物,然后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包扎,如凡士林纱布、磺胺嘧啶银乳膏纱布等,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可考虑采用暴露疗法,即将创面暴露于空气中,保持干燥清洁,有利于创面愈合,但需要严格的病房环境控制,如温度、湿度调节,以及定期翻身等护理措施。

烧伤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烧伤治疗过程中起到抗炎、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等重要作用。

(一)抗生素应用

对于烧伤面积较大、深度较深或有创面感染迹象的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一般先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并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使用疗程,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二)止痛药物

烧伤后疼痛剧烈,尤其是Ⅱ度以上烧伤,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等)、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在使用止痛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防止药物过量导致的不良反应。

(三)促进创面愈合药物

一些外用药物如生长因子制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可促进创面细胞增殖和分化,加速创面愈合;还有中药制剂如康复新液等也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生肌的作用,维生素 A、C、E 等口服药物也对创面修复有一定帮助。

烧伤护理要点

(一)创面护理

1、包扎护理:包扎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受压和潮湿,定期更换敷料,一般头面部每 1 - 2 天更换一次,四肢和躯干每 2 - 3 天更换一次,观察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2、暴露护理:对于暴露疗法的患者,要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温度 28 - 32°C,湿度 50% - 60%),定时翻身,防止创面长时间受压影响血液循环,使用红外线灯照射创面,每次 20 - 30 分钟,每天 2 - 3 次,保持创面干燥。

(二)管道护理

对于留置导尿管、胃管等管道的患者,要做好管道固定和标记工作,定期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扭曲、受压现象,尿道口周围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 1 - 2 次,保持尿道口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对于留置胃管的患者,要妥善固定胃管,防止移位或脱出,鼻饲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误吸。

(三)心理护理

烧伤患者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担忧,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治疗过程和康复预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和康复锻炼,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烧伤的治疗与护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烧伤的评估诊断到各个阶段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全面、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才能提高烧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和社会活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