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这个看似平常却潜藏巨大风险的健康威胁,时刻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家庭聚餐中的食物处理不当,还是外出就餐时遭遇食品卫生问题,都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事件,掌握食物中毒的急救知识,就如同为生命筑牢一道坚固的防线,能在关键时刻挽回健康与生命。

食物中毒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污染,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极易滋生细菌,像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常在变质的肉类、蛋类、奶制品以及被污染的蔬菜水果中繁殖,这些细菌进入人体后,会产生毒素,引发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病毒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诺如病毒就是常见的“肇事者”,它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常引发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患者会出现剧烈呕吐、腹泻,甚至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还有寄生虫感染,如旋毛虫、绦虫等,可能因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接触被污染的水源而进入人体,它们在体内寄生,掠夺营养,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
当怀疑发生食物中毒时,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至关重要,首先观察症状,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具有相似性,但不同病因略有差异,如果多人在短时间内出现相似的胃肠道症状,且都食用了相同的食物,就高度怀疑是食物中毒,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食用可疑食物的经历,以及食物的来源、加工方式等信息,这对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若患者食用了隔夜的西瓜后出现剧烈腹痛、频繁呕吐,就应考虑西瓜可能变质导致细菌污染引发食物中毒。
一旦确定是食物中毒,急救措施刻不容缓,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要催吐,催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尽快排出胃内未被吸收的有毒食物,减少毒素对身体的伤害,可以让患者饮用适量的淡盐水或温水(约 300 - 500 毫升),然后用手指或筷子轻轻刺激咽喉后壁,诱发呕吐反射,但需注意,如果患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或抽搐时,严禁催吐,以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发窒息。
在催吐的同时,应及时呼叫急救车送往医院,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微弱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对于呼吸停止的患者,采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按压频率约为每分钟 10 - 12 次;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频率约为每分钟 100 - 120 次,按压 30 次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除了上述紧急处理措施,还需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妥善安置,一般让患者采取侧卧位,这样既能防止呕吐物误吸,又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腹痛症状,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腹部(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顺时针轻轻按摩腹部,以缓解腹痛,但对于疑似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禁止热敷和使用止泻药,以免加重病情。
在医院救治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可能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以杀灭细菌、控制感染,对于病毒性食物中毒,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等,如果是寄生虫感染,则需使用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等进行治疗。
预防食物中毒,同样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食品标签,确保食品新鲜、安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做到生熟分开,使用两套刀具和砧板分别处理生食和熟食,避免交叉污染,烹饪食物时,确保食物熟透,尤其是肉类、蛋类、海产品等,中心温度达到安全标准(如肉类内部温度至少达到 75℃),储存食物时,将易腐食品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但要注意冰箱并非保险箱,食物在冰箱内的存放时间也不宜过长,保持厨房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对餐具、厨具进行消毒处理,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食物中毒的急救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掌握的生命守护技能,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症状、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能让我们在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时冷静应对,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降低伤害程度,让我们将这些知识牢记心中,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食物成为滋养生命的源泉,而非健康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