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什么是肾结石?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指的是在肾脏内形成的由尿液中某些成分结晶并逐渐聚积而成的坚硬物质,这些结晶可能包括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肾结石的大小可以从微小的沙粒状到较大的块状物不等,形态多样,有的光滑,有的则呈不规则形状,其形成原因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但不限于尿液中矿物质的过度饱和、尿路感染、梗阻、异物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肾结石的症状表现
肾结石的症状因结石的大小、形状、所在部位以及是否合并有感染、尿路梗阻等并发症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如下:
1.疼痛
- 肾绞痛:是肾结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当结石移动时,会引起突发性严重疼痛,多从腰部或胁腹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放射至膀胱甚至睾丸,患者常面色苍白、辗转不安,可伴恶心呕吐。
- 钝痛或隐痛:大结石移动度小,可能仅表现为腰部的钝痛或隐痛。
2.血尿
- 多发生在疼痛之后,血尿一般轻微,多数为镜下血尿,少数血尿为肉眼血尿。
3.其他症状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胀等症状。
- 如果合并尿路感染,可能会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
- 少数患者可能发觉自行排出细小结石,俗称尿砂,这是诊断尿石症的有力证据。
肾结石的成因分析
(一)代谢异常
尿路结石大多是由人体代谢产物构成,不同成分的结石可以反映体内相应成分的代谢异常,尿液内常见的成石成分包括钙、草酸、尿酸和胱氨酸等,任何生理紊乱造成这些成分异常都可能启动结石形成和促进结石生长。
- 高钙血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导致体内钙代谢异常,尿钙增多,易形成结石。
- 高草酸尿症:大量进食富含草酸的食物或存在草酸代谢障碍时,尿液中草酸含量升高,增加结石风险。
- 高尿酸尿症:痛风患者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尿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容易形成尿酸结石。
(二)局部因素
尿路系统局部因素也是诱发结石形成的重要方面,多是在其他病变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包括:
- 尿路梗阻: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结石、肿瘤等,导致尿液排出不畅,使尿液中的晶体物质沉积形成结石,同时结石本身也加重了尿路梗阻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 尿路感染:感染时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作为结石的核心,同时尿液pH值的改变也有利于结石的形成,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还可损伤尿路上皮细胞,促进结石附着。
- 尿路中存在异物:长期留置导尿管、双J管或支架管等异物,可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引发结石产生。
(三)药物相关因素
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肾结石的发生,分为两种情况:
- 药物本身是结石的成分,如氨苯蝶啶、茚地那韦、硅酸盐和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低,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 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导致了其他成分结石的形成,如乙酰唑胺、维生素D、C和皮质激素等,它们会改变尿液的酸碱度或代谢产物的浓度,从而促使结石生成。
(四)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对肾结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 水分摄入不足:可致尿液浓缩,使尿液中的成石物质浓度升高,易于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 过量摄入动物蛋白:动物蛋白的过量摄入会增加尿液中钙、草酸和尿酸的排泄,促进结石形成。
- 高钠饮食:钠摄入过多会导致尿钙排泄增加,同时也会使尿液中柠檬酸盐减少,增加结石的风险。
- 低镁饮食:镁离子可以抑制草酸钙结晶的形成,长期低镁饮食会使这一保护作用减弱,利于结石产生。
- 维生素A和维生素B6缺乏:也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病风险。
(五)气候因素
气候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诱发结石形成,夏季是发病高峰,夏季天气炎热,排汗和呼吸丢失的水分增加,导致尿液浓缩;日照时间延长,人体合成1,25-双羟维生素D增加,体内钙的含量增加,尿钙的排泄增高,易形成结石。
肾结石的诊断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 尿液检查:常能见到肉眼或镜下血尿,伴感染时还可见到脓尿,尿液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有助于诊断感染性结石,还可进行24小时尿液分析,测定尿液pH、钙、磷、尿酸、草酸等指标,以了解患者的代谢状况。
- 血液检查:应检测血钙、尿酸、肌酐等指标,评估肾功能及是否存在代谢异常。
(二)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为泌尿系结石的常规检查方法,尤其是在肾绞痛发作时作为首选方案,超声可分辨出直径2~3mm以上各种性质的结石,并能了解结石以上尿路的扩张程度及肾实质情况,但超声检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敏感性较低。
- 泌尿系平片(KUB):是结石检查的常规方法,尿路平片可发现90%左右X线阳性结石,能够大致确定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数量,并初步提示结石的化学性质,但单纯性尿酸结石和黄嘌呤结石能够透过X线,即X线检查示阴性,且腹部组织可能阻挡X线,造成结石漏诊。
- 静脉尿路造影(IVU):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拍摄尿路平片,该方法可了解尿路的解剖结构,确定结石在尿路中的位置,发现尿路平片上不能显示的X线阴性结石,并鉴别平片上可疑的钙化灶,但急性肾绞痛发作时,由于急性尿路梗阻往往会导致显影不良,从而影响诊断。
- CT检查:分辨率较X线高,灵敏度高,可发现直径1mm的结石,不受其他腹腔内组织干扰,并可通过结石的CT值来初步判断结石的成分,螺旋CT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出结石体积,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适用于肾绞痛患者。
肾结石的治疗方式
(一)药物治疗
- 解痉止痛药:对于肾绞痛的患者,可先使用解痉止痛药缓解疼痛,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 控制感染:若合并尿路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促进排石药物:一些药物可促进输尿管蠕动,帮助结石排出,如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等。
(二)手术治疗
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 利用电震波发生器产生高压将结石崩解成细沙粒状,随尿液排出体外,适用于输尿管各段结石及肾内结石,结石大小不超过2厘米者,该方法相对安全、无创,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全清除结石。
2.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 通过在腰部建立一条细小的通道,将肾镜经皮肤穿刺进入肾脏,直接到达结石部位进行碎石和取石,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3. 输尿管镜取石术(URL):
- 经尿道插入输尿管镜至结石部位,将结石击碎或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