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依赖控制,爱情依赖性

03u百科知识网

怎样能够降低自己对感情的依赖,对爱情的渴望

如何降低人对感情的依赖?不得不说从问题上来说就知道问者是个有文化的人,降低两个字用的极好。为什么呢?因为人是一个有感情额的动物。那么如何降低自己对感情的依赖?

什么样的人才能降低自己对感情的依赖,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会有感情?我觉得应该是一种情感分享的需要,也就对应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情感需求。情感需求可能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可能是可以分享情感。

至于分享情感上,如果你减少了情感的分享依旧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影响,那你就减少了对情感的依赖。

另一方面,解决问题,如果你的能力过于强大,强大到你可以解决你能遇到的大部分问题,而且你解决的问题别人都解决不了甚至不认同时,你可能就不太需要情感对你的支持。所以变强是减少情感依赖的另一种方法。

人是有感性和理性两种的,人太理性就会变得无情,只会考虑利益得失,漠视感情。但是人最好不要那样,中国人是很注重关系的,我们是一个关系社会,你想一个人单打独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爱情久了就是依赖,分不清是爱还是不爱”,这句话有道理吗

谢谢邀请

我觉得这个话虽有理,但不能说他全对,爱情💑这种“东西”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的清楚的,你这说,爱久了,爱情就转化成依赖了,其实不然,我们看到的外表好像是我对他的依赖,但是你要想清楚,依赖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了爱情 可以怎么说,那你就不会对他有依赖的心理了,所以说我们不必纠结于我到底是依赖他还是因为爱情让我们走在一起。所以说,如果你现在还依赖他的话,那就是还爱着他,反之亦然。所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认真的去问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看完记得点个关注哦⊙∀⊙!

我是爱你的小悟空

爱情是个文学的词汇,文学的特征是感性的,描述的,更是个人感受的,而这个个人的感受是被文学作品感动的结果,在经自己的刻意模仿,以为是真实的感动,就像演员进入了“角色”,爱情其实就是一个场景,进入了就感动了,可是生活还是如故的,加上无情的岁月爱情也就慢慢的失去了本该有的色彩。明白了自己的模仿感动了自己,日子就过的更踏实了。其实感动自己的还是文学作品里的内容,人生总是要感动那么一会,只有自己非常投入的演出着也是人生的一种“很值得”。所以爱情只是天上的云,它可以被蓝天忖托,也可被彩霞渲染,但是它最终还是会变成雨水,落到地上滋润万物,或蒸发为气或入地变成潜流,人上不了天,想象却总在试图驾驭天上的云朵。爱情是云,生活是大地,真实的爱情是个过程,铭刻在心的,只是飘在天上的那一刻。

谢邀。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关于今天这个问题,我想并不能将我的回答称之为答案,只是想和看到这段文字的朋友们分享吧。

世界上最极致的审美感受,便是对生命本身的感受。

当对生命的审美,战胜了对生存的感受的那一刻,爱情便诞生了。

“他恳求着:离开吧。

穿越清澈的眼眸,她望见一汪晶莹的纯粹,

她紧紧的抱住他,

他同样紧紧的回抱着。

眼前残酷的世界碾压过来,

他和她,

已经毫不在乎了。”

感受通向审美,审美通向爱欲。

人类所有的精神劳动,都是在回答两个问题:

世界是什么?

人是什么?

去理解世界是什么,生活在世界里的每一个人,构建出外部世界的图景。

懂得了人又是什么,才可以去走进内心的世界,来构建自己的情感图景。

广阔的外部世界,如同浩瀚的汪洋,人抓着一块叫做外部命运的木板浮浮沉沉,和整个世界一起,书写历史,颠沛,喧嚣,残酷,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无垠的内部世界,仿佛汹涌的大海,人和自己的情感一起,走向爱欲,走向孤独,一切都是出于审美,一切都是为了感受

内心的审美,根本上与外部世界无关;

残酷的世界,根本上与我无关。

人的生存,在外部世界里,是那么的被动,那么的无奈,那么的虚弱和渺小;

人的精神,在内心世界里,不再渺小,不再卑微,高高的矗立,俯瞰并审视着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外部命运。

因为内部世界的存在,人们天然的喜欢抱着在内心世界里形成的感受和蓝图,去在外部世界里寻找答案和目的。

于是,人们因为审美的需要,以爱的名义,在一个残酷的外部世界里感受着,寻找另一个自己。

然而,大多数对另一个美好的自己的寻觅,是脆弱、失落,令人忧伤的。

好好地和睦相处,好好的相爱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那么的不可求,不可得。

“爱情久了就是依赖,分不清是爱还是不爱”。

只是因为,那样的感受,并不是纯粹的爱,并不是基于纯粹的爱而来的幸福。

当对生命的审美,战胜了对生存的感受的那一刻,爱情便诞生了。

当生存战胜审美的时候,则产生了婚姻。

爱情

一切幸福或者不幸,爱欲与憎恶,首先它们都是一种感受。

幸福,是审美感受碾碎了残酷,是安宁碾碎了喧嚣;

不幸,是残酷感受碾碎了审美,生存压垮了精神。

德国作家黑塞曾经这么认为:

人类的生存与感受,审美与残酷,是可以讲和的,两个世界,是可以水乳交融的。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审美被残酷击碎,黑塞痛苦的发现,人说到底只是外部世界的奴隶,外部命运,说到底就是残酷;

外部世界、外部命运所代表着的生存和残酷,与内部世界、个体命运所代表的感受和审美不断的对话。

内部的审美世界在残酷的外部世界面前,始终是那么的无力。

于是,黑塞看到,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孤独。

尽管生存世界把一切生命都连接在了一起,但是在感受世界,每一个生命的感受,每一个人的感受,都指向他自己。

婚姻的破裂,让黑塞更加确信,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孤独,以至于很难相爱。

只有告别外部世界的残酷,走向内心世界的黑暗,然后再一次走出这黑暗,抵达了纯粹的审美之后,用这种纯粹的审美去战胜外部的残酷,战胜内心世界的黑暗,才能抵达真正的美与爱情。

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一书里,黑塞对歌尔德蒙所象征的那个审美世界说:

如果有一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情,那一定是因为你。

他希望的是,对生命的审美,能够拯救这个残酷的世界。

然而在现实中,残酷的生存世界,不但不会被审美所拯救,反而会选择去碾碎审美。

黑塞感受过纯粹的美和爱情,但是却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在中国文化里,世界原本就是美的,人原本就是美的,人和造物的天地一样的大,一样的美。

所以,如嵇康这样的文人,不会因为残酷的现实世界摧毁了美,就向内心的审美世界去逃遁,去用审美的世界去试图拯救现实世界。

而是把现实的污浊挡在家庭之外,挡在自己之外,抱道藏身以自存,独美于世。

万物之和,万物之乐,万物之美。原本就是纯洁的,天地所生之人,原本也是纯洁的。

我们站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美的,我们彼此相望,彼此相爱。

黑塞说,“现在的人少有人懂得人。

其实更少有人,懂得历史和现实的残酷。

很多人,在这两个他们不了解的世界里,颠沛流离。

他们追寻着爱情,却不断的用现实碾压着本该相濡以沫的爱情。

如果生存不再残酷,人本来就会相爱的吧;

如果人们能够相爱,那么生存,也不会那么残酷吧。

对于生活在审美世界的人来说,世俗的现实世界,又算什么呢?

残酷的世界对审美的世界说,你唾弃我,我可以碾碎你。

审美世界说,死又算什么呢?为了审美和爱欲,我可以从容的死去。

爱情久了就是依赖,分不清是爱还是不爱

也许,这一切都归罪于这个失去了质朴、真诚和正直的世界吧。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返璞归真,找回失去的质朴、真诚和正直,

当我们这个世界,找回失去的质朴、真诚和正直,

也许,一转身,就可以看到那个正在望着我的,相濡以沫的爱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