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炎热的夏季,中暑事件时有发生,了解中暑的急救与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这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轻患者痛苦,下面就详细阐述中暑的急救与治疗相关知识。
中暑的症状表现
中暑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通常正常或略升高,此时若能及时处理,可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轻症中暑的症状较先兆中暑更为明显,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体温一般在 38.5℃以上,如果未能得到妥善救治,病情可能迅速恶化成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热痉挛主要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氯化钠大量丢失,引起肌肉阵发性痉挛,疼痛剧烈,以四肢肌群最为常见,患者神志一般清楚,体温多正常;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环境者,主要表现为多汗、疲乏、眩晕、恶心、呕吐、头痛,严重者可出现脸色苍白、皮肤冷汗、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偏低等症状,体温轻度升高;热射病则是最为严重的类型,病死率极高,患者常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 40℃甚至更高)、无汗、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可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竭等,危及生命。
中暑的急救措施
当发现中暑患者后,应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以利于散热,用湿毛巾冷敷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这些部位血流丰富,散热快,能快速降低体温,可用扇子或电风扇加速空气流动,促进热量散发,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适量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等,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呕吐等不适。
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患者,经过上述简单处理后,多数症状会有所缓解,但如果患者症状较重,尤其是出现重症中暑的表现,如高热、昏迷、抽搐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并持续采取降温措施,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可将患者浸入凉水中(水温不宜过低,以接近体温为宜),通过水的蒸发带走体热,但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溺水风险。
中暑的后续治疗
患者送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其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首先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评估重要脏器功能,完善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存在并发症。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降温仍是首要治疗措施,可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方法,物理降温如使用冰毯、冰帽等,持续降低患者体温;药物降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丙嗪等药物,通过调节体温中枢来降低体温,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若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及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抗休克治疗,维持循环稳定;若伴有呼吸衰竭,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若存在肝肾功能损害,则需采取保护肝肾功能的措施,如使用保肝药物、控制液体入量等,对于热射病患者,由于其病情凶险,多器官功能受损严重,往往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密切监测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急症,掌握正确的急救和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中暑的危害,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大家应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提前预防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