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急救知识全解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食物中毒的原因
  2. 食物中毒的症状
  3.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特点
  4. 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突发状况,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发,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掌握食物中毒的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减轻伤害,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物中毒的原因、症状、常见类型以及急救措施,旨在提高公众对食物中毒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食物中毒的原因

1、细菌性污染

细菌是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常见的致病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可能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或烹饪过程中污染食品,未充分煮熟的肉类、未经巴氏杀菌的奶制品、被细菌污染的生食蔬菜等都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2、病毒性污染

病毒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诺如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是两种常见的与食物相关的病毒,它们通常通过被感染者的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给他人,在餐厅中,如果厨师在准备食物时手部沾染了病毒,然后又接触了食物,就可能导致顾客食用后感染病毒而食物中毒。

3、化学性污染

化学物质污染食物可能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如铅、汞、镉)污染、食品添加剂滥用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使农产品外观更好、保质期更长,可能会过量使用农药或保鲜剂,消费者食用这样的农产品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用含有重金属的容器盛装食品也可能导致重金属溶出并进入食品中。

4、自然毒素

某些食物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在食用前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未煮熟的豆角中含有皂素和血球凝集素等有毒物质,食用后会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变质的甘蔗可能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产生一种名为 3 - 硝基丙酸的毒素,该毒素对人体神经系统有严重损害,甚至可导致死亡。

食物中毒的症状

食物中毒的症状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

1、胃肠道症状

这是大多数食物中毒患者的主要表现,通常在进食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能呕吐胆汁;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腹泻次数频繁,大便呈水样便、稀糊状便或黏液脓血便,可伴有里急后重感。

2、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如果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且病情严重,还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状况,对于化学性食物中毒或某些特殊毒素引起的中毒,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惊厥、昏迷等。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特点

1、细菌性食物中毒

-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主要污染源为肉类(尤其是家禽)、蛋类、奶类及其制品,潜伏期一般为 6 小时至 6 天,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泻多为黄绿色水样便,有恶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等。

- 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多因食用被污染的牛肉、牛奶、蔬菜等引起,潜伏期短,一般为 2 小时至 8 小时,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便或血便,部分患者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

-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常见于食用被污染的乳制品、肉类制品、沙拉等,潜伏期较短,一般在 1 小时至 6 小时内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可含有胆汁或血液,一般不伴有腹泻。

2、病毒性食物中毒

- 诺如病毒食物中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如贝类海鲜、饮用水等,潜伏期通常为 12 小时至 48 小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大便多为黄色稀水便,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头痛、寒战等症状,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场所引起暴发流行。

- 甲型肝炎病毒食物中毒:主要通过摄入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常见于食用未煮熟的毛蚶等贝类海鲜,潜伏期较长,一般为 15 天至 45 天,症状类似于其他病毒性肝炎,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疼痛、黄疸等,但一般症状相对较轻,病程较短。

3、化学性食物中毒

- 有机磷农药中毒:多因食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等引起,潜伏期较短,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流泪、瞳孔缩小、视力模糊、多汗、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 亚硝酸盐中毒:常见于食用含亚硝酸盐过量的腌制食品(如咸菜、泡菜)或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潜伏期短,一般为 10 分钟至 3 小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青紫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4、自然毒素中毒

- 毒蘑菇中毒:我国毒蘑菇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鹅膏菌属、毒蝇伞属、丝膜菌属等毒蘑菇,不同的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因此中毒症状也有所不同,潜伏期从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随后根据毒素种类不同可能出现肝脏损害(如肝肿大、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损害(如幻觉、狂躁、抽搐、昏迷等)或肾脏损害等症状,死亡率较高。

- 变质甘蔗中毒:主要是由于甘蔗在储存过程中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产生毒素所致,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随后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抽搐等,严重者可导致昏迷、死亡。

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一)现场急救原则

1、迅速排出毒物

- 催吐:对于神志清醒且能配合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催吐,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低,身体略向前倾,然后饮用适量的温盐水(约 300 - 500 毫升)或温水,随后用压舌板、筷子等刺激咽后壁诱发呕吐,反复多次进行催吐,直到吐出物变为清水为止,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惊厥发作或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时,严禁催吐,以免引起误吸或加重损伤。

2、洗胃:对于口服中毒时间较短(一般在 1 - 2 小时内)且毒物尚未完全吸收的患者,洗胃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专业的洗胃操作,洗胃时应选择适当的洗胃液,如温水、生理盐水等,根据毒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洗胃方法(如电动洗胃机洗胃、压力洗胃等),以彻底清除胃内残留的毒物,但同样要注意,对于强酸、强碱中毒或存在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的患者,洗胃需谨慎进行或禁用。

3、导泻:在催吐或洗胃后,为了使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尽快排出体外,可给予患者导泻治疗,常用的导泻剂有硫酸镁或硫酸钠,成人剂量一般为 15 - 30 克溶于 200 毫升水中口服,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中毒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使用硫酸镁导泻,以免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或引起镁离子潴留。

(二)对症支持治疗

1、维持生命体征

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对于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液治疗,如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以纠正脱水和维持酸碱平衡,对于休克患者,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扩容,并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以维持血压稳定。

2、处理并发症

- 止惊厥:对于出现惊厥发作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止惊,可给予地西泮(安定)缓慢静脉注射,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而定,同时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保护肝肾功能:部分食物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情况,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毒性的药物,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