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扭伤:原因、症状、治疗与预防全解析

03u百科知识网

在日常生活中,关节扭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运动损伤或意外伤害,它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行动不便,若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了解关节扭伤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正确应对这一状况至关重要。

一、关节扭伤的原因

1、运动不当

- 在进行各类体育活动时,如篮球、足球、跑步等,如果没有充分热身,身体的关节灵活性和肌肉柔韧性未被调动,突然的剧烈变向、跳跃、扭转等动作就极易导致关节扭伤,例如在篮球比赛中,球员快速突破变向时,踝关节承受的压力瞬间增大,若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不足以维持其稳定,就很容易出现扭伤。

- 过度疲劳也是运动中引发关节扭伤的重要因素,当身体长时间处于运动状态,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减弱,反应能力下降,对关节的保护作用降低,此时关节的稳定性变差,即使是正常的动作幅度也可能导致关节受伤,比如长跑运动员在接近体力极限时,膝关节在反复屈伸过程中,因肌肉疲劳而无法有效支撑,膝关节就容易发生扭伤。

2、外力撞击

- 交通事故是造成关节扭伤的常见外力因素之一,无论是行人与车辆碰撞,还是车辆之间的碰撞,在巨大的冲击力下,人体的关节部位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可能会受到扭曲、拉伸等暴力作用,从而导致严重的关节扭伤,在车祸中,乘客的下肢可能会被挤压在变形的车厢内,膝关节遭受强大的侧方压力,造成韧带撕裂甚至关节脱位。

- 跌倒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致关节扭伤的外力原因,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平衡能力下降,年轻人在不注意脚下路况或行走匆忙时,都容易摔倒,在摔倒的过程中,手腕、肘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往往会先着地,承受身体的重量和冲击力,进而引发关节扭伤,比如在滑冰时不慎滑倒,手腕在本能地支撑地面时,可能会发生扭伤,严重时还可能伴有骨折。

3、自身因素

- 关节结构异常会增加关节扭伤的风险,有些人天生关节松弛,关节囊和韧带的强度相对较弱,这使得关节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更容易超出其稳定极限而受伤,一些人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对股骨头的包裹不够紧密,在行走、运动时就容易出现髋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的情况。

- 肌肉力量不平衡也是导致关节扭伤的内在原因,如果身体某一部位的肌肉力量发展不均衡,比如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力量过强,而后侧的腘绳肌力量不足,在做腿部伸展动作时,膝关节前方的股四头肌会过度收缩牵拉,而后方的腘绳肌无法提供足够的拮抗力量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这就容易导致膝关节扭伤。

二、关节扭伤的症状

1、疼痛

- 疼痛是关节扭伤后最为突出的症状,疼痛的程度因扭伤的严重程度而异,轻度扭伤时,疼痛较为轻微,仅在关节活动时出现隐痛或不适感;中度扭伤时,疼痛明显加剧,休息时也会有持续的疼痛;重度扭伤则会导致剧烈疼痛,甚至无法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疼痛的部位通常位于受伤的关节处,有时也会向周围组织放射,例如踝关节扭伤,疼痛主要集中在踝关节外侧或内侧,可能会放射至小腿。

2、肿胀

- 关节扭伤后,局部会出现肿胀现象,这是因为扭伤导致关节周围的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炎症反应引起组织液渗出,积聚在关节周围,肿胀的程度与扭伤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轻度扭伤可能只有轻微的肿胀,皮肤略显紧绷;中度扭伤时,肿胀较为明显,皮肤发亮,按压时有明显的凹陷;重度扭伤则会出现严重的肿胀,甚至整个关节变得肿大数倍,皮肤张力极高,可能出现水疱。

3、活动受限

- 由于疼痛和肿胀的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患者难以自主地屈伸或转动受伤的关节,在进行尝试活动时会感到疼痛加剧,例如膝关节扭伤后,患者无法正常行走、蹲下或上下楼梯;肩关节扭伤则会影响手臂的外展、上举等活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4、关节畸形(部分严重情况)

- 在一些严重的关节扭伤中,特别是伴有关节脱位或韧带断裂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关节畸形,踝关节扭伤导致腓骨骨折或韧带断裂时,脚踝的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肩关节脱位时,肩部会失去正常的圆润轮廓,出现方肩畸形,这种关节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三、关节扭伤的治疗

1、急救处理(RICE 原则)

- 休息(Rest):一旦发生关节扭伤,应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的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可以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减轻受伤关节的负重。

- 冰敷(Ice):在扭伤后的 72 小时内,每隔 2 - 3 小时对受伤关节进行冰敷,每次冰敷 15 - 20 分钟,冰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在受伤部位,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 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关节进行适度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和肿胀,包扎时要注意从肢体的远端向近端缠绕,松紧度以不影响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为宜,如果包扎后出现肢体麻木、发紫等情况,应立即松开绷带重新包扎。

- 抬高患肢(Elevation):将受伤的关节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样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可以在患肢下方垫上枕头或被子等物品,使其保持抬高状态。

2、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扭伤后的疼痛和炎症反应,一般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但要注意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有胃溃疡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 活血化瘀类药物(中药):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制剂,如云南白药气雾剂、红花油等,外用于受伤关节处,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消散,减轻肿胀,但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避免过敏等不良反应。

3、康复治疗

-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电疗、超声波治疗等,在扭伤后期(72 小时后),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和消肿;电疗和超声波治疗则有助于刺激受损组织的愈合,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这些物理治疗方法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

- 康复训练:当疼痛和肿胀有所缓解后,逐渐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早期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防止肌肉萎缩,随着关节功能的逐渐改善,可以逐步增加训练强度,进行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等,例如踝关节扭伤后,先进行脚趾的屈伸活动和踝关节的被动屈伸,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通过脚尖勾起、放下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抗阻跖屈、背屈训练等。

四、关节扭伤的预防

1、运动前充分热身

- 在进行任何体育活动之前,都要进行至少 10 - 15 分钟的热身运动,热身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温度、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柔韧性,为即将到来的运动做好准备,热身运动可以包括快走、动态拉伸(如转动手腕、脚踝,屈伸膝关节、髋关节等)、简单的有氧运动(如跳绳、开合跳)等。

2、加强肌肉力量训练

- 均衡地锻炼全身肌肉力量对于预防关节扭伤至关重要,针对易受伤的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等,可以进行专门的肌肉力量强化训练,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训练(如深蹲、腿弯举)可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提踵训练能够提高小腿肌肉力量,预防踝关节扭伤;哑铃侧平举、俯卧撑等训练可以增强肩部肌肉力量,保护肩关节,每周进行 2 - 3 次的力量训练,每次训练包括 2 - 3 组动作,每组动作重复 10 - 15 次。

3、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和场地

- 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保护关节起着关键作用,运动鞋应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选择,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支撑性和稳定性,跑步鞋应具备较好的足弓支撑和鞋底缓冲功能;篮球鞋则需要有较强的侧向支撑和防滑性能,运动场地的选择也很重要,要确保场地平坦、无障碍物且具有良好的摩擦力,避免在不平整或湿滑的地面上进行运动。

4、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姿势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