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病,却是每个人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遭遇的“常客”,它虽不似重疾般来势汹汹、危及生命,但那一连串恼人的症状——头痛、鼻塞、咳嗽、流涕、咽痛、乏力,却也足以让人在几天甚至几周内饱受折磨,学习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生活节奏全被打乱。

从医学角度看,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发,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是细菌感染,病毒入侵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大量繁殖,引发机体免疫反应,鼻腔黏膜首当其冲,受刺激变得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这便是鼻塞、流涕的根源;喉咙处黏膜发炎,吞咽疼痛、嗓音嘶哑随之而来;而咳嗽是呼吸道受刺激后的自我保护反射,旨在清除气道内的病毒、痰液等异物,可若用力过猛或久咳不停,胸口都好似被震得生疼。
不同年龄段的人,患感冒后的表现与恢复能力也各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完善中,感染后往往症状来得迅猛且严重,发烧可能飙升至 39℃甚至更高,还常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让家长揪心不已;年轻人仗着身体底子好,起初或许只是轻微不适,不少人硬扛,却不知这可能使病情拖延,引发诸如肺炎、心肌炎等更棘手的并发症;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低下,感冒后易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像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加剧、老慢支患者咳嗽喘息难止,康复进程缓慢得多。
应对感冒,方法多样,初期,多休息堪称黄金准则,身体在静养中能集中能量对抗病毒,睡眠充足可比平时多睡两三个小时,让大脑与身体各器官得以休整,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大量饮水能润喉止咳、稀释痰液,热水还可舒缓鼻腔与喉咙不适,每天保证 1500 - 2000 毫升饮水量为宜,饮食清淡易消化,热粥、面条、蔬菜汤是不错选择,它们既能提供能量,又不给肠胃添负担,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则应暂时忌口,以免刺激呼吸道与消化道,加重炎症。
药物治疗方面,市面上感冒药种类繁多,缓解症状的复方制剂包含抗组胺药,可减轻打喷嚏、流鼻涕,伪麻黄碱能收缩血管、缓解鼻塞,镇咳祛痰药则有右美沙芬、氨溴索等针对不同咳嗽类型发挥作用;若明确是流感病毒所致,发病 48 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不过,用药需谨遵医嘱,不可自行随意叠加,尤其含相同成分的药物,过量服用易引发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差者更要格外留意。
中医在防治感冒上也大有智慧,风寒感冒者,生姜红糖水是传统良方,生姜辛温散寒,红糖暖胃活血,趁热喝下,周身微微出汗,寒邪随汗而出;风热感冒则适宜饮用银翘茶,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搭配淡竹叶、芦根等,清肺利咽,推拿按摩特定穴位也管用,按揉迎香穴通鼻窍、风池穴驱风散寒、合谷穴解表止痛,每日操作几次,能辅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预防感冒同样不容忽视,日常勤洗手是关键,手常接触公共物品成为病原体“载体”,肥皂流水洗手 20 秒以上,能有效洗去细菌病毒;流感高发季出门佩戴口罩,阻隔飞沫传播途径;居室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降低室内病菌浓度;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慢跑、瑜伽、游泳都是有益选择,强健体魄筑牢免疫防线,让感冒无机可乘。
小小的感冒,蕴含着健康防护的大道理,了解它、正确应对它,方能在它来袭时不慌不忙,守护身体安康,维持正常生活秩序,莫要因轻视小病而酿成大隐患,毕竟健康才是生活的基石,容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