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骨折这一意外状况并不罕见,它不仅会给伤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对其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心理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了解骨折的成因、症状、治疗及康复过程,对于预防骨折的发生以及在遭遇骨折时能够正确应对至关重要。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其成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直接暴力,如车祸、高处坠落、重物打击等,这些外力超过了骨骼所能承受的强度极限,导致骨骼发生断裂,在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中,车辆的剧烈碰撞可能会使车内乘客的四肢或躯干骨骼遭受巨大冲击力而骨折,间接暴力也较为常见,比如突然扭转身体、肌肉过度收缩牵拉骨骼等,像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突然转身或用力过猛,可能会使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腱对骨骼产生异常的牵拉力,从而引发骨折,长期重复的应力作用也可能引起疲劳性骨折,这种情况常见于运动员或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长跑运动员由于长时间的跑步运动,腿部骨骼反复受到冲击力,若训练强度过大且没有适当的休息恢复,就容易出现疲劳性骨折,骨质疏松则是骨折的另一个重要诱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钙质逐渐流失,骨骼变得脆弱易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即使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如弯腰拾物、轻微磕碰等,都可能发生骨折。
骨折的症状通常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以及异常活动或骨擦音,疼痛是骨折最突出的症状之一,受伤部位会持续感到剧烈疼痛,尤其是在移动受伤肢体时疼痛加剧,肿胀则是由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和炎症反应引起的,受伤处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皮肤发红发热,瘀斑是由于出血积聚在皮下组织形成的,颜色可能会随着时间逐渐变深,功能障碍表现为受伤肢体无法正常活动,如手臂骨折后可能无法抬起或弯曲,腿部骨折则难以站立或行走,在一些开放性骨折中,还可能出现伤口暴露、出血不止等情况,这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而异常活动或骨擦音则是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特殊表现,虽然不是所有骨折都能听到或感觉到这种声音,但一旦出现,对于诊断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骨折的治疗方法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复位是治疗骨折的关键步骤,目的是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种,手法复位适用于一些简单、稳定的骨折,如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医生通过手法操作,利用牵引、挤压等力量将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手术复位则常用于复杂、粉碎性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直视下使用特殊的器械和内固定材料(如钢板、钢钉、螺丝等)将骨折断端准确复位并固定在一起,固定是为了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防止其再次移位,固定方式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常用石膏、夹板等材料,将受伤肢体固定在一定位置,内固定则是通过手术将内固定装置植入体内,为骨折提供更牢固的支撑,康复治疗在骨折治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电疗等)、运动疗法(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以及作业治疗(如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肿胀、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预防感染和促进骨折愈合,常用的药物包括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钙剂、维生素 D 等)。
骨折后的康复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的耐心和积极配合,在康复初期,主要是进行一些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按摩,以减轻肿胀和防止关节粘连,随着骨折愈合情况的逐渐改善,可以逐渐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对于手臂骨折的患者,开始可以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然后逐渐过渡到肘关节和肩关节的活动;对于腿部骨折的患者,可以先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待骨折初步愈合后,再进行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训练,在康复后期,重点是进行平衡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以及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训练或过早负重,以免影响骨折愈合效果或导致再次骨折,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便根据骨折的实际愈合进度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骼损伤,其成因复杂多样,症状明显,通过正确的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大多数骨折患者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我们也应该重视骨折的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危险行为和过度劳累,积极防治骨质疏松等疾病,以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