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期,女性的身体会发生诸多生理变化,而皮肤瘙痒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困扰,它不仅影响孕妇的日常生活与休息,还可能引发焦虑情绪,了解孕期皮肤瘙痒的成因,采取科学的应对方法,对于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孕期皮肤瘙痒的原因多样且复杂,激素水平的变化是主要因素之一,怀孕后,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大幅上升,这些激素会使皮肤变得敏感,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功能也有所改变,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有些孕妇会发现原本正常的皮肤变得粗糙、起皮屑,尤其在腹部、腿部等部位较为明显。
皮肤过度牵拉也是常见原因,随着孕期的推进,子宫逐渐增大,腹部皮肤被拉伸,皮下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受到牵拉刺激,可能出现瘙痒症状,妊娠纹的形成过程往往也伴随着明显的瘙痒感,除了腹部,乳房在孕期也会增大,同样可能因皮肤牵拉而出现瘙痒。
胆汁淤积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部分孕妇在孕期会出现胆汁排泄不畅、胆汁酸盐在血液中堆积的情况,这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全身性的皮肤瘙痒,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危及胎儿安全,这种瘙痒往往较为剧烈,且可能伴有黄疸症状,如皮肤和巩膜发黄。
环境因素也会对孕期皮肤产生影响,干燥的气候、不合适的衣物材质(如化纤织物)、长时间处于高温或寒冷环境等,都可能加重皮肤瘙痒,比如冬季室内暖气使用过度,空气湿度降低,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瘙痒症状就易加剧。
面对孕期皮肤瘙痒,孕妇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应对,在饮食调理方面,应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维持皮肤弹性,可适当多吃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 E 有滋润皮肤的功效,坚果、橄榄油等食物中含量丰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可帮助修复受损皮肤组织,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瘙痒。
皮肤护理是缓解瘙痒的关键,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以免破坏皮肤屏障,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 37℃ - 40℃为宜,洗澡时间不宜过长,10 - 15 分钟即可,防止皮肤水分过度流失,洗完澡后,趁皮肤还未完全干燥,及时涂抹保湿乳液或润肤油,锁住皮肤水分,减轻干燥和瘙痒,对于腹部、臀部、大腿等易痒部位,可增加涂抹次数。
穿着合适也很重要,应选择宽松、透气、纯棉质地的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新衣服在穿着前最好清洗晾晒,去除可能存在的化学残留物和细菌,避免穿紧身衣裤、化纤内衣,以免加重皮肤不适。
若瘙痒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一些安全的外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如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水,但孕妇切勿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或其他药物,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是胆汁淤积综合征引起的瘙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肝、降胆红素等治疗措施,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心理调节同样不可或缺,孕期皮肤瘙痒可能会给孕妇带来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又可能进一步加重瘙痒的主观感受,形成恶性循环,孕妇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孕期的各种变化,家人也应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理解和包容孕妇的情绪波动。
孕期皮肤瘙痒虽常见,但通过了解其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大多数孕妇都能缓解症状,顺利度过孕期,孕妇自身要重视皮肤护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遇到问题及时咨询医生,确保母婴健康,让孕期生活更加舒适、安心,期待新生命的降临。